两会前夕的调查,已清晰地提出了有关公平正义的民意诉求。期待在即将召开的两会上,这些议题能真正纳入参政议政日程表,去描绘出清晰的改革路径,回应民生期待
两会召开前夕,人民网与人民日报推出2013年两会网络调查。您的工资涨了吗?您是否支持弹性退休制?您对医改有什么期待?截至目前,参与人次已达到70余万。在今年的17个关键词中,“社会保障”“反腐倡廉”“收入分配”“住房保障”暂居前四位。
人生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如今,公众茶余饭后热衷谈论的话题,虽说不再只是饮食男女,但日常聚焦关注的,大多也绕不开衣食住行。
比如,今年两会前夕聚焦的热点话题中,无论是社会保障、收入分配,还是住房保障,其实都不是什么艰深宏大的词汇,而是与人们日常生活感知密切相关的课题。说白了,人们关注的,无非是辛苦挣取的财富,能不能更公平地落袋为安;“养儿防老”已成为过去时的情况下,制度保障能不能更公正地兜底养老,确保“老有所依”;房价一路狂奔之下,住房保障如何真正“大庇天下寒士”,而不是让住房福利成为少数人的盛宴。
国富民强,可以说,社会国民经济如火如荼地发展到现在,如何让公众更公平地共享国民发展的红利,已经成了人们的普遍期待。就拿这次热点话题的分项调查来说,对于社会保障,网友要求废除退休“双轨制”的呼声最高,98%网民认为双轨制有悖社会公平,废除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双轨制的条件已经成熟;对最低生活保障,半数以上投票网民则认为,“骗保者多,制度执行不完善”;同样,对于收入差距现状,98%的网民选择了“收入差距大,贫富分化严重”,在判断收入分配不公的表现上,“工资增长和GDP增长不同步”“存在大量灰色收入”“垄断行业收入过高”和“部分行业福利过高”,都在影响人们的公平感受。
“不患寡而患不均”,已成为人们的普遍心态。现实中不同行业、企事业单位的收入福利、权利差距,常让人深感“男怕入错行”;养老等社会保障的不公与阙如,也常让人深觉养儿难防老,老来无所依。马太效应,从最基本的收入分配、退休养老、住房教育,一直延伸到最低生活保障。前两天,中国社科院发布社会保障绿皮书还显示,受调查的低保家庭中,6成不是贫困家庭,有近8成的贫困户没有享受低保救助。而在一些地方,连孩子入学也搞起了“拼爹”,不是按家长学历职称积分入学,就是把家长身份职业地位分等级,按等级顺序招生。不同行业、身份的差距,直接投射到了祖国未来的花朵身上,这算不算“赢者通吃”下的另一种不公?
赢者通吃,必然衍生相对剥夺感。而要抚平这种被剥夺的感受,首先当然需要用制度填补鸿沟,最起码,制度不能制造这种分裂的差距。对每个普通公众来说,公平正义其实很简单,很多时候,无非就是看一个社会能不能给它的成员提供均等的公共服务;能不能让这个国家的公民,都享有政府提供的平等的福利与权利;当社会分配存在某种不公时,制度又能不能迎头赶上,补齐差距、兜底权利、确保公平。
现在,两会前夕的调查,已清晰地提出了有关公平正义的民意诉求。期待在即将召开的两会上,这些议题能真正纳入参政议政日程表,去描绘出清晰的改革路径,回应民生期待。(李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