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体质排名别总是“缺啥补啥”

时间:2012-12-03 10:15   来源:华西都市报

  12月1日,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表示,教育部将对各省份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排名,并且会对各省份的学生体质健康情况予以公示。(12月2日《新京报》)

  学生体质差,已是不争的事实,提高学生体质,也成了社会共识。为改变这一现状,政策层面的尝试值得鼓励。从体育科目或将进入高考评价体系的政策动向,再到学生体质排名的决定,都凸显出对学生体质的重视。不过就科学性和操作性而言,进行排名公示以促进学生体质的提升,做法和效果都值得商榷。

  如同有网友质疑的,体育科目进入高考评价体系虽然是一种制度创新,却依然没有逃离应试化的窠臼。学生体质排名,同样是这一思维的延续。一方面,从已有的“排名乱象”来看,各种排名初衷或是好的,可执行上很可能走偏,成为地方教育部门显摆政绩的一个平台而已;另一方面,由于地域不同,生活习惯以及民族差异的不同,使得学生在体质上并没有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即便是同一区域,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剪刀差”,在学生体质上同样存在。

  如果将体质健康状况排名,看成了教育领域的一个“GDP排名”,最后就难免成为一个政绩博弈的平台。有了排名,就意味着有先进与落后,也代有着对地方教育考核有了明确的评价指标,如同竞技赛场一样,若少了监管的眼睛,就难免会出现“服用兴奋剂”等作弊行为,抑或是“数据注水”。这对某些教育官员来说,不异于另一种应试——如何将考核数据粉饰得更光鲜。

  实质上,造成学生体质下降的一大重要原因,在于教育重负之下,学生快乐生活、自由锻炼的机会被剥夺;而在考试这个指挥棒下,重文化轻体育成了一个普遍的社会病,而“狼爸”、“虎妈”的教育模式,正是对其的沿袭。如果不把孩子从教育重负下解放出来,他们的体质增强,近似呓语。另一方面,在某些贫困地区,连基础性的硬件都很匮乏,这也成了学生增强体质的现实掣肘。

  在许多学生自理能力堪忧,甚至曝出大学新生将脏袜子快递回家新闻的现实背景下,如果不改变应试模式、人才选拔的标准,学生体质排名只会成为一块“鸡肋”,纵然数据上再漂亮,也难以映照现实。更为重要的是,教育改革总不能在“缺什么补什么”的怪圈中循环——书法不行了,就来个书法进校园;体质不行了,就来个长跑进校园,等运动式举措熄火了,一切如旧。

编辑:高斯斯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