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也是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战略选择。
提高质量是内涵式发展的核心任务。质量问题是世界各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后面临的共同问题。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从2002年的15%提高到2011年的26.9%。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根据测算,2020年,我国高中教育的学龄人口将从目前的1.23亿下降到8700万人,保持现有招生规模,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就可以提高到34%,达到40%只需再增加6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今后公办高校原则上将不扩大规模。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专任教师从1998年的40万人发展到2010年的134万人,增加了2.35倍,而在校学生数从1998年的340万人发展到2010年的2232万人,增加了5.56倍,专任教师的增长速度只是学生增长速度的一半。目前,我国已是高等教育大国,“大而不强”的问题比较突出,今后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是从规模扩张转到质量提升。
优化结构是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十八大提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但与国家需求相比,高校在学术组织结构、招生结构、学科专业设置结构、人才培养结构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差距,有利于学科交叉融合、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体制不完善,社会各方面尤其是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机制不完善、动力不足,人才培养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需要。高校必须面向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主战场,把握重大产业工程、科技创新工程等需求,推进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着力加强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创新模式是内涵式发展的根本动力。当前世界各国都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教育发展战略的主要方向。如美国的一些大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日本高校发展了独具特色的“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和“工业实验室为主”的教育模式。我国在世界创新体系中仍处于赶超阶段,必须锐意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加快教与学的变革,尤其要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调查显示,56.9%的学生认为网络对学习影响较大或非常大。这就要求我们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改革教育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充分吸纳当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建立符合受教育者全面发展规律、激发受教育者创造潜力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坚持开放办学,提升人才培养层次,增加学生海外学习和实习的机会,扩大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学生比例,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
对北师大来说,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双重使命,即培养创新型教师和创新型学科人才。多年来,北师大坚持内涵式发展道路,努力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宽厚的专业基础、开阔的国际视野、勇于实践的创新型人才,推进“4+X”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构建了开放式人才培养体系和多元化教师培养模式。今年是北师大建校110周年,学校召开了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目标,确立了质量立校工程,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北师大将积极推进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以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为契机,推行厚基础、强能力、本研衔接的拔尖学生培养模式。整合教师教育资源,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形成包括学士、硕士、博士三个层次紧密衔接的卓越教师培养体系,努力为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新的贡献。(刘川生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