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不受举"的逻辑之证与现实之惑

时间:2012-10-24 16:14   来源:东方网

  9月20日,广州市纪委官方政务微博正式上线。但运行1个月以来,有网友对微博不接受举报和投诉表示失望和质疑。对此,纪委常委梅河清表示,举报信息内容具有一定的保密性,为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及信息不被泄露,不宜过于公开,以免不利于案情的调查。(10月23日《新快报》)

  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充当发言人,也可以充当监督者,特别是微博的灵活快捷,波及面广,使之成了一个信息的集散地和传播点。虽然其间难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但其功能性无可替代,甚至成了反揭腐和反腐的利器,尽管未必为官方所认可,却承载着民间的极大期待。从知情者故意爆料到亲人炫富引事端,再到个人信息外泄隐私曝光,都成了微博反腐的重要方式。以近来为例,无论是陕西省安监局原局长、“表哥”杨达才的落马,还是拥有21套房产的番禺区城管局政委、“房叔”蔡彬的被查,都源于微博在其间的持续发力形成的围观效应,并因此上升为公共事件而获得相关部门介入调查。在众多的反腐案件中,均可以看到微博的身影。微博反腐,俨然已经成为一种最新的反腐方式。

  不过,作为一种开放式的信息平台,微博举报和投诉确实存在着不可预料的风险。正如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教授林喆坦言,群众通过个人微博举报贪官,一方面容易“打草惊蛇”,另一方面也给自己人身安全带来了一些问题。正是出于对此的担忧,才使纪检等相关机构不接受举报和投诉,以此将风险控制在最低程度,无论从技术层上,还是人性层面,这种规制都符合逻辑要求。

  既然如此,为什么网友对微博不接受举报与投诉表示失望呢?这恐怕要从现实层面来剖析。应当说,由于网民在看到了微博反腐的巨大能量,从而对其寄予了过多的期望。其背后的深层原因,恐怕还在于其他投诉举报渠道的不通畅,才能微博的作用更加凸现。具体到举报和投诉方式上,电话、官网网络举报平台、投送举报信、本人上访、手机短信等方式若能畅通,并能发挥作用的话,那么无论是“表哥”还是“房叔”就不会给微博揭发的机会。

  微博是把双刃剑,关于微博举报与投诉命题的破立之争,其实也是诉求与行为反差所致。在公众看来,微博掀起的巨大反腐浪潮,确实让人有了参与监督的机会,以及让自身权利得到实现的快意,因而需要获得认可与正名;而对于公权部门来说,微博的开放性,以及其不确定性,都不是最妥当的方法,作为一种制度设计,应当保持必要的严谨性,才能让风险在可控状态,问题在于,如何做好其他途径,让这种民意承载与功能寄望得到纾解?

  从小偷反腐、情人反腐到内部反腐,各种另类化和偶然化手段的方兴未艾表明,其实更是对公职人员日常监管的讽刺,说明了日常监管呈现摆设化。对于有关部门来说,要让“微博不受举”的逻辑之证得到公众的理解,就必须解决反腐工作的现实之惑,从制度入手,从源头抓起,让其他举报和投诉渠道保持畅通和高效,实现反腐从形式之争向实质之变的递进。

编辑:高斯斯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