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过马路”让谁不安?

时间:2012-10-24 15:29   来源:中国青年网

  最近,网上正在热议“中国式过马路”。有人将其形象地描述为“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同时还配发了一张行人过马路的照片。同时,各地的媒体也在对各种“中国式过马路”的场景进行详细描述,让大家看到了令人不安的画面。其中一则消息称,仅郑州市每月因“中国式过马路”导致的交通事故就多达四五十起。

  “中国式过马路”的出现,折射出了一系列社会管理的问题,同时,也对如何提高民族素质,建立良好社会文明,提升社会管理水平提出了新要求。

  “中国式过马路”首先来自于行人的急躁。社会节奏的快速变化,让更多的人感觉自己若不加快步伐,就会被社会淘汰,这种心态也更多地体现在过马路上。我们在大小城市的街头,经常可以看到这种与红绿灯无关的过马路方式的出现:红灯正在闪亮,一些汽车正在快速通过十字路口。但一些行人已经开始往道路中间挤,只要有一个人向前挪动一下,后面的人就会跟着过来。有一个人试着闯红灯过街,后面就有两三个人跟着过去。一个红灯下来,多时有八九个人闯过来,少的时候也有两三个人抢过马路。看到别人走,自己就跟着走。“别人能走,跟着走就不会有事的。”一些行人表示,看到其他人都过去了,自己还在那规规矩矩地等着,感觉有点傻乎乎的。就这样,“中国式过马路”在我们这个文明古国诞生了。

  说实话,“中国式过马路”的出现,和汽车日益普及,中国汽车文明还没有建立起来有很大关系。现在,路上的汽车越来越多,开车人的素养却没有“与日俱增”。我们在任何一个街头,都可以看到汽车违章的现象发生,特别是汽车遭遇行人,更是摆出一副强者的架势,对行人构成极大威胁。比如交规中规定的汽车在右转时间,要保证绿灯正常通过马路的行人安全,但我们很少见到司机能够做到,往往是开车人鸣着喇叭,呼啸而去。一些开车人为抢道互不相让、变道不打转向灯、随意闯红灯、经过斑马线不减速等不文明现象,可谓比比皆是。

  经济学家梁小民曾写道:“欧洲的马路并不比中国的宽,但交通秩序相当好,几乎没有酒后驾车、违章行车、抢道等违章行为。在没有红灯的地方车总是礼让行人。过去我也曾为中国汽车太多而发愁,到了欧洲才知道,汽车多少无关紧要,关键是有没有汽车文明。”因此,汽车文明的建立,才是消除“中国式过马路”的前提。

  今年笔者曾经回老家小住几天,家门口就是一条宽达50米的公路,行人过马路需要一分多钟。但是这条马路根本就没有安装红绿灯设备,往往是行人要左看右看,等待无车的间隙快跑通过。所以,因为无人管理,一个十字路口,一年就有很多次车祸发生。

  城市是大家共有的家园,如果法规执行不严,任由汽车杀机四伏,人人自危,老百姓还会有安宁和幸福感么?“中国式过马路”还要求政府的社会管理工作应该不断适应新的变化。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小城市都是道路越修越宽,人行道越来越窄。而一些城市在窄窄的非机动车道上,又规划了一些停车位来日夜收费,再加上乱停车的机动车。于是,无路可走的行人走上了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走上了快速道。这样的城市交通,不乱才怪!

  一个城市汽车文明程度的高低,基本等同于这个城市交通管理水平的高低。良好的习惯需要严格的遵守。如果一个城市交通管理混乱,各种交通违规又不用付出多少成本的话,只会劣币驱良币,让不文明者更猖獗,把文明者逼得不文明。

  与“中国式过马路”相连的还有“中国式开车”、“中国式停车”,“中国式抢黄灯、开远光灯”等各种问题。越来越多这样的问题的出现,值得城市的管理者好好总结一下,拿出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孙聚成)

编辑:高斯斯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