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城市里少点“过街难”

时间:2012-10-12 10:48   来源:大众日报

  过街,几乎是每个市民每天的必选动作。而就在这一看似寻常的简单动作背后,却潜伏着可大可小的危险。在东莞,人车争道事故在交通事故中所占比例并不低,据交警部门的统计,2012年年初至9月27日,东莞共发生交通事故3078起,其中涉及车辆与行人的事故994起,涉及行人死亡的122人。(10月9日《南方都市报》)

  人车争道,无论对车主还是行人,都是伤不起的,其结果当然是双输的——于行人而言,横穿于凶猛的车流,是十分危险的选择;而对司机来说,则可能因担心“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而提心吊胆。触目惊心的“过街死亡数据”,是一份集体账单,它在警示我们的城市管理者:给市民打造一个安全、舒心的出行环境,已显得刻不容缓。

  人车争道乱象,所折射出的是城市公共服务的巨大短板。每一处“夺命路段”的形成,固然有行人自身的因素,比如安全意识低、贪图方便心理,但主要原因在于天桥、人行隧道、斑马线以及“二次过街红绿灯”等过街设施的不足。每个“夺命路段”上逝去的生命,其实都是应该避免的。

  近年来,许多城市道路建设发展迅猛,但人行天桥和地下隧道普遍建设不足,交通安全隐患显而易见。过街设施如此稀少,显然不只是钱的问题——当然若如广州、深圳那样,建座人行天桥动辄耗资数千万甚至过亿,似乎又是钱的问题,但说到底在于城市道路建设理念,以及公共决策上存在问题。

  无论从哪方面说,建设便捷的过街设施都不能再等待。公共设施建设应充分汇聚民意,选好点,建设好。据说,东莞即将新建8座人行过街天桥,具体选址已基本确定。这对市民而言,无疑是个利好消息。但关键的问题是,选点顾及还是没顾及到公众的需要,是拍脑袋决策的结果还是认真听取了公众的意见?这需要有关方面细细斟酌。

编辑:高斯斯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