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座"流血"折射让座"失血"

时间:2012-10-10 11:35   来源:东方网

  10月7日上午8时38分许,广州地铁4号线上一名6旬老人与28岁教师为争座位互殴。男教师头部、手臂布满血迹,耳朵被咬破一块,老人鼻部受击流血,车厢地板上血迹斑斑。两人被警方教育后释放。(10月8日《新快报》)

  一名青年教师与一位6旬老人为争抢地铁座位互殴,并两败俱伤,如此血腥场面,严重剌伤了公众的眼球。特别是,这名青年愧为人师,非但不敬老爱老,主动为老人让座,反而动用武力同老人抢座,虽然其伤得更重,但也不值得人们同情。然而,必须正视的是,这起“抢座互殴”事件并非个案,乘客为争座,或恶语相向,或大打出手,这种违反公共道德的闹剧,在各地公交车和地铁上频频上演。

  抢座暴力事件频发,除了城市公共交通资源缺乏之外,也与一些市民让座的公德意识缺少有关。也就是说,乘客为抢座“流血”,折射让座善行“失血”。值得注意的是,针对抢座事件频发,人们更习惯于对不让座的行为进行道德鞭挞,认为让座是人的一种道德本能。更有甚者,将自己置身于道德的制高点,对不让座者非骂即打,滥用道德暴力。比如,前不久,杭州一名小伙因为未给抱小孩的妇女让座,被与妇女同行的男子连扇5个耳光,鼻血直流。殊不知,用滥施“私刑”的武力手段,非但解决不了不让座的道德困境,反而会加深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甚至是敌对情绪,而不让座或将成为一些人防范、报复他人最常见的一种手段。

  因此,即便是让座是人的一种道德本能,也需要正义力量去激励。若想化解不让座的道德困境,除了有关部门要制订相关规定,予以约束和惩戒之外,更需要社会和舆论的积极宣传与正确引导。一方面,对于社会上存在的抢座之类的弊病,当然要毫不留情地揭露;另一方面,对于让座等一些平凡的善举,也应该进行积极地颂扬;以此去传递道德和诚信,去激发社会正能量。

  更重要的是,重构让座等道德秩序,必须把品德教育作为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从孩子抓起,贯穿终身教育的各个阶段。教育能培养健全的人格,使人发现自身是什么人和发现做人的义务。的确,“教人”比“教书”更重要,良好的社会风气需要大家来共同营造。再者,让座虽然需要受让者用“感恩”来良性互动,但并不需要物质和金钱回报。其实,对让座者说一声发自内心的“谢谢”,或者投以赞许和鼓励的目光,报一个发自内心的微笑,就是对让座行为的一种激励和感恩。

编辑:高斯斯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