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临近,随之而来的是漫天飞舞的月饼券。靠“黄牛”搭桥,一些月饼券最终又低价回到生产商手中。月饼厂家印“纸”卖钱,月饼券成了一种“虚拟经济”,它的流通过程成了一条灰色的利益链。(9月18日《北京晨报》)
这是一个奇怪的循环:生产厂家制作——用户采购送礼——中间商倒卖——生产厂家回收。月饼券转了一圈之后,月饼未见一个,又从起点回到原点。而从厂家、黄牛党到流通者,各获其利皆大欢喜。
那么,其间谁是受损者呢?是购买者。月饼的消费群体,特别是高价月饼消费者有固定的群体。一般来说,基本上契合了“买的不吃,吃的不买”的人情消费原理。月饼更多是作为一种价值符号,成为礼来礼往的工具,从本质上讲,它已经不具有食品本身的意义,而成为一种交换工具,并在这个交换中实现价格到价值的转变。近年月饼券的倒卖行为越来越严重,其背后的人情消费推力不可小视。
这种情况跟天价茅台、天价茶叶如出一辙,其间不乏权力寻租下的腐败。相比较而言,送实物太麻烦,处理起来有难度;而送现金风险又太大,一般也难以“师出有名”。但月饼券却不同,一方面可以尽快套现,免去实物兑换的麻烦;另一方面,在人情往来的掩盖下,送月饼券更具有隐蔽性。
月饼券倒卖是一种市场行为,更是一种社会现象。与之类似的是礼品回收,每逢节假日过后,回收礼品的商贩生意红火。正是送礼的不正之风,催生了一条又一条灰色产业链的兴旺。
经济规律的背后其实是一个法律问题。如果不遏制泛滥成灾的送礼之风,那么倒卖和回收行为就难以绝迹。如同对于奢侈品的消费一样,禁喝了天价酒,马上就会有天价烟、天价茶的产生。这其间,固然有不理性的人情消费,更重要的是节日腐败现象值得警惕。(堂吉伟德)
[责任编辑:扶海涛]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