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床单”走红的想象与指向

时间:2012-09-17 13:56   来源:山西晚报

  网友在微博上发了张图片,图片上是橘红色、印有牡丹花图案的老式床单。意外的是,这条微博引起了网友的疯狂转发,并将之取名为“国民床单”“床单上的中国”“那些年,我们一起用过的床单”,不少网友在纷纷评论的同时还晒出自家的“国民床单”照片。(9月16日《武汉晚报》) 

  在现代社会,一个人的境遇就是一个群体的境遇,甚至是整个社会的境遇。在遇到困境的时候,很多人会不自觉地向过去汲取勇气和帮助,并当作向未来挺进的原料,所以怀旧就成了一种时尚和流行的文化情怀。在文化学和社会学的意义上,“国民床单”只是一个符号,冒充着过去而已。 

  “国民床单”真比如今的“家纺”耐用、舒服吗?恐怕未必,就像我们时常回味小时候吃过的一样东西,怀恋它的好吃,但当我们有机会再品尝的时候,居然发现它并不如我们怀恋的那般好吃。 

  怀旧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只会在某些特定的时间和地点才有可能,但在怀旧到来之前,一定经过了一个无意识酝酿的过程。当过去与现实、旧与新、收获与失落的对照达到一定程度,作为社会文化的怀旧,也就只缺一个导火索了。 

  作为一种怀旧的符号,“国民床单”为何会一夜走红呢?在物质层面,“国民床单”意味着质量好、健康、便宜,“30年用不坏”,而当下,由于物价越来越贵,问题越来越多,人们对物质主义的安全感和归属感也越来越低,于是认同危机爆发了。所以,“国民床单”爆红,是人们对现实商品品质不满的宣泄,是对更好商品品质的寄托。 

  任何的怀旧,都具有文化的意义,“国民床单”也不例外。网友之所以将这款床单命名为“国民床单”“床单上的中国”“那些年,我们一起用过的床单”,除了对现实物质的不满之外,还有精神的因素。 

  “国民床单”流行的时代,是社会秩序井然、道德积极向上、社会信仰明确的时代,而技术化、世俗化和瞬息万变的如今,却是一个社会矛盾多发、价值多元与信仰迷失的时代,人们之所以怀恋家家都有的“国民床单”,正是对那一段一去不复返的美好的珍视和留恋,是对未来精神家园潜意识地主动探寻。 

  季羡林先生曾经说过:“怀旧能使人心灵净化,这是怀旧超乎情感的力量。”在本真性缺失、碎片化生存、喧嚣浮躁的现代社会,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流浪者。怀恋“国民床单”,不是因为我已经开始变老,而是因为我开始懂得了人生。因为看到“国民床单”,唤起了我们“甜蜜的忧伤”,只是希望你也能够插上想象的翅膀,读懂我的忧伤,看清我的指向。(郭文婧)

编辑:扶海涛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