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对“奥数”的忧虑值得重视

时间:2012-09-14 09:57   来源:大众日报

  漫 画/ 李晓宜

  小学“奥数热”高烧不退,引起了多位数学家的忧虑。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国内数学界泰斗级人物吴文俊院士批评说,奥数是“害人的,害数学”。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首任院长、著名数学家杨乐院士表示,奥数培训班是进行突击训练,对成为数学家起不到作用。数学大师丘成桐指出,奥数不少题目很刁钻,作为爱好偶一为之是可以的,“如果作为主业精心揣摩,甚至为了应付升学,则是很荒谬的事。”(9月12日《中国青年报》)

  奥数就像“地沟油”,让人欲罢不能——某位家长的话,道出了教育的尴尬和现实的无奈。小升初与奥赛成绩挂钩、名校招生将奥数考试作为重要选项,要想让孩子上好学校,争取到优质教育资源,家长就必须捏着鼻子买这盆“油”。这样一盆数学“地沟油”,仅在北京一个城市,每年市场份额已达20亿元,全国的规模总量有多大,无数家长为此支付的教育成本和经济负担有多大,我们可想而知。

  眼下的社会似乎陷入了一个可怕误区。家长看奥数,看到的不是数学,是孩子的升学考试和前途命运;学校看奥数,看到的不是数学,是应试教育成绩、重点学校排名;孩子看奥数,看到的也不是数学,更不是兴趣,而是一种枯燥的课外学习任务。现在,多位顶级数学家站在专业角度审视奥数,不约而同地得出了“奥数有害”的结论,我们应该引起重视。

  一个颇具证明力的例子是,截至2012年,中国参加了27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其中17次总分排名第一、6次排名第二,参赛的158名中国学生获得了124块金牌、26块银牌。然而“奥数大国”并没有因此成为“数学强国”,获奖选手中并没有成长起顶尖数学家,甚至多数选手最终远离数学。而且有更多参加奥数学习的学生,仅在考上高中或大学后就迅速扔掉这块“敲门砖”。应试教育和功利教育结出的“果”,看着漂亮味道却涩。

  打着数学旗号的奥数热,实际上已异化成为一个庞大的暴利产业,一台空耗家长钱财和孩子时间的考试机器。它对社会的伤害,其实远非于此。让数学家们普遍感到忧虑和不安的是,这种超出常温的热、出离常态的畸形追求,会最终伤害数学本身,伤害年轻一代对数学的兴趣和追求。

编辑:高斯斯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