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教学”急需评估规范

时间:2012-09-10 10:11   来源:四川在线

  经过调查,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发现100多个小一生有iPad,学校遂开出了两个“苹果班”,一共90个学生。这两个班的学生可以用iPad上课,回答问题,回家做练习。对此,部分家长很感兴趣,但也有家长充满了疑虑。对家长的疑虑,学校的措施是与家长签《iPad使用协议书》。(《新闻晨报》9月5日)

  我们承认,教育信息化是必然趋势,开设“苹果班”,运用iPad教学,未尝不可。但是,和我们已经广为熟悉的多媒体教学一样,iPad只是教学的工具,而非教学的真正目的,简单地张扬iPad的工具价值,让工具成为了课堂的主导,学习效果可能就不会必然如广告词说的“学习so easy”、“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一样神奇。

  将iPad等新型信息工具运用于教学,我国并非先行者,包括美国、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在内,至少50个国家和地区已经或正在计划推广电子课本。但这种推广并非一帆风顺,家长们忧虑:是否会有影响孩子的视力?会不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会不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会不会带来攀比效应?会不会加大家庭负担?……

  不仅家长们担忧,学生们也并非都欣然接受。比利时圣约瑟商学院今年宣布,从9月3日新学期第一天开始,全校强行推广iPad教学,不再使用纸制教材和作业本。在学生强烈反对无果后,部分学生不得不选择以转学的方式进行抗议。前不久,有报道说,今年大学入学的一些新生动辄要求购买“苹果三件套”,一些家长直呼“伤不起”,我们的反思,不应仅仅在学生的虚荣、攀比心理上,还应该思考这种要求背后的发展焦虑。

  网站针对嘉定区实验小学开设“苹果班”的调查则显示,64.7%的人表示“让不买iPad的学生情何以堪”,11.76%的受访者则认为这批学生像“小白鼠”。也就是说,即使iPad教学是更好的教学形式,但我们也需要评估何种形式的推广,才会尽量避免负面的社会效果。

  过去,多媒体教学的投入,主要是政府的公共财政。为了避免孩子的攀比心理,为了减少贫富差距造成孩子接受教育起点的不公平,国外采取的多是公共投入的办法。美国纽约为了试点iPad教学,是政府出资130万美元购买了2000台iPad。2011年5月泰国大选,英拉·西那瓦的承诺是全国所有小学生将一人一台平板电脑,2012年6月7日,英拉已把第一批平板电脑赠给了一群小学生。

  话还是要回到大家已经熟悉和已经接受了的多媒体教学上面。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确实能够给教学带来便利和优越,比如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变静态为动态,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引导学生深层次地探索和把握教学内容。然而,其负面影响也很快凸显,比如容易忽视师生的情感交流、不利于学生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表达能力、推理能力、计算能力等的培养和发展。解决的办法,就是专家学者对多媒体教学进行全面评估,并制定《多媒体教学规范》、《多媒体辅助教学标准》,尽量将负面效应降到最低。

  我们注意到,美国目前并不支持小学采用ipad教学,进行试点的多是高校,也有少数中学。在试点的同时,美国的舆论一直在呼吁:教学的中心始终是教师和学生,最有效的沟通是教师与学生的人与人对话,任何教学工具的采用,都不能让教师躲入工具的背后,都不能异化成人与机器的对话。

  ipad教学已经不是设想,而是现实的运动了。ipad教学的积极作用究竟如何,负面效应又有哪些,在什么年龄可以适用、什么年龄不能适用,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到什么程度,传统教学中哪些是必须坚持的……公众需要了解,教师更需要掌握。对此,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不能消极等待了,应该主动开展基础性评估,尽快出台相应的规范和指导性意见。(贱言献车)

编辑:高斯斯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