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公司同意向深圳唯冠支付6000万美元,获得iPad在中国内地的商标使用权,一场备受瞩目的商标大战由此落下帷幕,这成为本周以来最大的商业新闻。
自从消息传出,两天来各方媒体都热衷于分析,谁才是这场商标诉讼案的真正赢家。有人认为,苹果支付了6000万美元,看上去像是一笔巨款,但对苹果而言,这只是“九牛一毛”。因为根据苹果公布的数据,该公司第二财季共售出3500多万部iPhone和近1200万台iPad,大约每天卖出13.33万台iPad。也就是说,靠iPad一款产品,苹果一天的营收就足够支付这笔费用。第二财季报表同时显示,苹果该季度在中国的营收已经增长到了79亿美元,平均每天入账逾8777万美元,苹果中国一天的营收也足够缴纳这笔商标转让费。以如此代价换取iPad产品在中国的正常销售,苹果反而是“赚”了。
不过也有人认为,深圳唯冠在这场诉讼案中也已得到了最大的利益。一家资不抵债,濒临破产的企业因为手中的一个商标,而凭空获取6000万美元的巨额补偿,这种空手套白狼的故事,想必会在今后几年让人津津乐道。更何况,它面对的是全球市值最大,拥有无数“果粉”的苹果公司,有人戏称这是“蚂蚁吃大象”,是在电影里才能看到的传奇。
然而,换一个角度来看,在这场商标大战中,其实没有输家,也不存在真正的赢家。对苹果而言,固然用钱了结了一桩烦心事,从此又可以放心开动“赚钱机器”,但这过程却令人揪心。曾经一度,iPad产品面临全面下架,停止销售的风险,这让很多“果粉”忧心忡忡,想必苹果高层也一定寝食难安吧。有报道称,苹果曾经在中国也遇到过类似的商标之争,只是上一次苹果只花了几百万美元就解决了麻烦,如今的结果该让苹果感叹,“日子越来越难混了。”当然,唯冠更不会是最后的赢家,有消息说,这家公司的债务已远远超过6000万美元,即使全额拿到补偿款,也难逃破产的命运。
事实上,如果非要说谁才是iPad商标之争的赢家,笔者倒是认为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事业有望 “渔翁得利”。从此,跨国公司再也不敢轻视中国人维权的决心,因为仅仅是一个细节的忽视,就有可能让你付出高昂的代价;从此,中国社会也会更加重视商标这类无形资产的价值吧。所以,这些天来,很多人都打趣地说,“赶紧去注册几个商标,没准下一个亿万富翁就是你。”也许,这不仅仅是一句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