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席的往往就是“挨骂”的

时间:2012-08-30 09:06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与某地官员聊危机公关,他难以释怀的是,政府部门在网上总是挨骂,总会成为靶子。一件事,即使与政府部门毫无关系,但政府总会躺着中枪,成为舆论和公众批评的矛头。这样先入为主的批评,让他们感到很委屈,政府虽然有很多问题,但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就当头棒喝,将所有责任都推给政府。这种抱怨,听很多官员都说过,近来一系列公共事件和突发事件中,从哈尔滨到徐州,地方官员肯定都有着同样的委屈。

  这样的委屈感,有一定的道理,将心比心,那种无故被质疑、无辜挨骂、无端被指责的滋味,确实不好受。但是,不必带着强烈的受迫害情绪来看待这种“躺着中枪”的挨骂,而应该反思自身的不足。挨骂了,即使是无辜的,但还是要反思公众为什么会骂自己,这才是政府应有的态度。

  很多时候政府挨骂,都源于某种缺席。一个基本的政治常识是:缺席的,必然是挨骂的。

  最典型的表现在微博上。各大微博上,最有感染力的,总是批评政府部门的微博;最能激起网友批评热情和社会情绪的,总是指向公权力的批评;最能形成话题并被疯狂转发的,总是批评官员的微博。为何如此?很关键的原因在于,官员群体在这个舆论场上往往处于缺席状态。少有官方和官员上微博,更谈不上熟练地使用微博,少数上微博的官员,又少有主动与网民进行交流的。主宰这个舆论场的,都是民间的力量和声音,政府和官员在微博中的缺席,使这种“民间的批判取向”缺乏一种对等交流的力量和平衡的声音。一事当前,官方不屑于、不习惯于、不喜欢在微博上传播声音、发布信息和与公众交流,只有民间的自说自话。在这种力量主宰的空间中,必然形成一边倒的话语场和舆论场。

  因为你缺席,因为你不应该缺席,应该及时出现回应公众的各种质疑,该出现时没出现,有时就会挨骂。因为缺席造成了话语力量的失衡,无法形成对等的沟通和交流,没有对话,只有喊话。因为这种缺席,一种批评没有反驳,没有澄清,也没有共鸣。

  每一种挨骂背后,都能找到缺席的影子。主动放弃了对话和交流的话语权,在微博这个舆论场中受到一边倒的批评,在所难免。

  一个突发事件发生后,即使政府并没有问题,之所以舆论会首先将矛头指向政府,关键也在缺席。没有及时通报信息,没有第一时间对公众的质疑作出回应。网络传播时代,舆情瞬息万变,谣言很容易走在政府信息公开的前面,公众是没有耐心和理性去审慎地作出判断的。慢了一拍,该发声时却缺席了,挨骂自然不可避免。

  民众的权利遭遇侵犯的时候,找不到可以说理维权的地方,找不到可以对话的官方,被各个相关部门当皮球踢来踢去。这时候的缺席,结果也自然是挨骂。

  当然,很多时候,官方其实并没有缺席,但关键在于,并没有出现在应该出现的地方。民众选择在微博空间中表达意见和寻求对话,而某些官方却习惯站在主席台居高临下地发号施令,用官话大话空话表达自己的意见。这便形成了两个舆论场的各说各话。在传统媒体上,民意是缺席的;在新兴微博上,官意是缺席的。无法对话,互相误解,结果只有骂。

  要不被挨骂,首先必须保持不缺席,养成一种时刻“在场”的从政素养。官方,不是一个隐形的存在,民众权利受损的时候,要找得到官方;不知情的时候,要能从官方那时得到信息;对政府某种政策有疑问的时候,要能够看到澄清和解释。没有躲猫猫,没有视而不见,没有充耳不闻,没有掩耳盗铃,挨骂将会大为减少。

  在场了,不缺席了,可能还会挨骂,但是,不在场,缺席,必然会挨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需要一点一滴改变这种被动局面。

编辑:高斯斯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