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大陆观察

“坐飞机”竟然也遭“中途甩客”?

2012年08月14日 12:47:00  来源:人民网
字号:    

  8月11日,一架从西宁到杭州的客机经停重庆时,乘务人员以打扫机舱为名把乘客骗下飞机,20分钟后飞机扔下乘客改飞大连。这家航空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员证实了这一消息,但表示这是正常航班调配。他补充说,按公司规定,航班延误不超过4小时,不需对旅客进行赔偿。(《重庆时报》8月12日)

  假如不幸搭乘上一辆“黑中巴”,遭遇中途甩客,的确不必感到意外,人家本就是违法运营,中途甩客拼客更是人家惯用的伎俩。不过,假如认为这只是“黑中巴”们才会使用的下三滥招术,显然不免冤枉。君不见,贵为航空公司的乘客,竟然也会有如此遭遇。只不过,对于“黑中巴”而言是“中途甩客”的恶名,到了航空公司那里,则有了“航班调配”这样的专业术语。

  客观地说,对于航空运输而言,的确有其特殊性。无论是气象条件,抑或是其他航空管制因素,都有可能导致航班预定计划出现变化,对于这些不可抗力所导致的航班延误甚至取消,乘客当然应该通情达理。至于说“航班调配”,也的确是航空公司的一个正常业务流程。既然计划完全可能赶不上变化,“航班调配”自然不可或缺。不过,既然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运力,完全为乘客利益着想的“航空调配”,根本没必要明明做了好事儿,却还对受益者藏着掖着,甚至还引发误会。

  据航空业内人士透露,一般在航班调配前,航空公司不会事先征得乘客同意。而航空公司并不认为这是对乘客的遮遮掩掩甚至欺骗。例如,一些专业和业务词汇解释不清,反而会导致更多的麻烦和误会。以上述事件为例,如果航空公司实话实说要改飞其他航线,乘客多半连下机都不会配合。于是,一方面,航空公司认定其有权利对运力进行相应的调配,另一方面也认为乘客缺乏相关的信息和判断的专业性。“航班调配”不仅航空公司说了算,甚至连乘客“知情权”也被一并剥夺,现实中的确也成了航空业的惯例。

  只不过,航空公司的遮遮掩掩以及所谓“善意谎言”,很多时候非但没有省航空公司的事儿,反而是惹来更多的麻烦。而随着乘客权利意识的提高,自然不可能任由航空公司摆布,是谎言也终究要露出尾巴,为了圆谎和善后,航空公司也难免“偷鸡不成蚀把米”,甚至不得不作出更多的解释,乃至付出更高昂的代价。

  事实上,旅客购买机票,就相当于与航空公司签订了一个运输服务协议,机票的价款、起降时间等等,也已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合同要件。无怪乎,对于“航班调配”,法律界人士指出其实际上就是一种违约行为。即便航空服务有其特殊性,但却绝非随意违背契约意识甚至乘客“知情权”的理由。(吴江)

[责任编辑:高斯斯]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