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为北大退学女生叫一声好

时间:2012-08-13 16:57   来源:新京报

  一个健全的社会肯定是多元的,不是一脑门都琢磨着“成功”的社会,而是每个人都找到自我并追求实现自我的社会,所以,这位女生敢于卸下招牌,无论如何,是要给予喝彩。

  由于对所学专业不满意,秭归一名女生在北京大学读了两年后,退学参加今年高考,不料再次高考成绩却不理想,不但北大上不了,连上名校也悬了。(8月12日《楚天都市报》)

  为了理想专业选择退学重考,结果却有鸡飞蛋打之虞,无论是媒体还是不少围观的网友,不禁发出“代价太大”的感叹,而据报道,对于这位女生的举动,有关专家也纷纷表示,“不赞成”。

  坦率说,笔者想为这女生叫一声好。实际上,所有这些“感叹”都立足于某种源自生活经验的算计:无论如何,“北京大学”是块金字招牌,不论招牌下面的人究竟是喜是悲,是委屈是遭罪,只要是金字招牌,就得扛着,硬挺着走下去。因为只要有金字招牌,人生就会不同,就会有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

  一个健全的社会肯定是多元的,不是一脑门都琢磨着“成功”的社会,而是每个人都找到自我并追求实现自我的社会,所以,这位女生敢于卸下招牌,无论如何,是要给予喝彩。

  对此新闻,北京大学转专业的难度会成为被诟病的对象,实话说,起码从表面上,看不出其转专业比其他的学校更难。由于新闻并不详细,现在无从知道那位同学最后退学是否因为成绩不够理想而没有了转专业的资格,或者是有资格而没有通过转专业考试。

  至于“可以放开转专业限制,只要够学校分数线,就可以自由选择专业”的建议,对于浸淫在“成功学”的国人而言,对于依然是依靠考试改变命运的青年们,这种建议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看看曾经的热门专业:计算机、法学、生物科技等等在今天的状况,足可证明一切。

  而在同一篇报道中,还有一个光明的故事,仙桃男生肖驰在考上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上了一年半后,他才发现自己对工科并不感兴趣,而是热衷于金融,于是退学而最终考上了中南财经大学。

  肖驰的故事与那位北大女生相比,更具有某种普遍性,在应试教育制度下,特别是在一些教育欠发达地区,多少学生在成长中并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他们在中学感兴趣的只有分数以及分数相关的大学。这种扼杀兴趣的教育本身,以及制造出这种教育的社会本身,都是需要反思并改变的。而在改革艰难的情况下,用大机会成本去实现自由的青年人,无论如何,要赞一下。

编辑:高斯斯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