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女博士"宁死不下基层"

时间:2012-08-10 15:17   来源:荆楚网

  “政和考察收获:1、毕业后不下基层!2、毕业后坚决不下基层!!3、毕业后死都不下基层!!!”这是一个叫“@璟好”的厦门大学女博士在3天基层调研后发表在自己微博上的内容。由于身份特殊,有关她的微博言论很快在网上引起非议。(《中国青年报》2012年8月8日)

  近日,厦门大学一名女博士随校方组织的博士团到闽北山区的原国家级贫困县政和县调研有关生态与经济发展的课题,三天的调研结束后,这位女博士在微博上狂言毕业后死都不下基层。由于女博士高学历的特殊身份,一时激起网民的普遍非议,也严重损害了大学生在人们心中的形象。笔者粗粗浏览了下网页,网上基本是清一色的不满、指责甚至谩骂,认为这位女博士太矫情、太没素养、太不务实.......

  看着众多愤怒的网民留言,笔者心中百感交集。同样作为一名知识分子,笔者虽未有博士学位,但也已经历了两年多硕士阶段的学习,同样也参加过几次基层调研,加之笔者本身就出生在西北的一国家级贫困县的农村家庭,对基层生活有着更深的体会,因此,笔者在愤怒之余更多的是一种理性的思考。

  粗略算来,从幼儿园到博士学位起码得20多年,由于受我国教育体制实践性较少的原因,20多年象牙塔中的生活显然让一个人很难真正体会到民间疾苦,进而在调研中吃点苦、发点闹骚是人之常情。可是,对于一个有着博士学位的科研人员,在进行实地调研时,更应该存有一种务实的态度和忧国忧民的情怀,这不仅是对一名科研人员的最基本要求,也是知识分子应有的情操。显然,这位女博士缺乏的正是这种实事求是以及忧国忧民的科研精神,缺乏这种精神的科研人员,势必在科研中带有极大功利性,其科研更多的也只是骗取国家经费走走过场,而女博士所说的“减肥,回去找个好男人”有力地印证了这点。

  批评之余,笔者更多的是一种沉痛,为什么国家三令五申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而现实是不少大学生宁愿在城市没工作,也不愿下基层呢?事实上,真正困扰大学生下基层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首先,严重的城乡差距是导致大学生不愿下基层的根本原因。城乡差距表现在方方面面,其中城乡收入差距比例在3.2:1左右;城乡医疗覆盖率农村只有10%左右;城乡就业差距城市劳动人口登记失业率为5%左右,而抛开进城务工的1.3亿农村劳动人口不算,留在农村4亿的劳动力的利用率仅有50%左右,等等。人往高处走,触目的数据反映着一个不争的事实,当前我国城乡差距呈现着严重失衡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想象到接受了十几年甚至像女博士一样20多年的大学生是很难自愿落脚农村。

  此外,当前社会不公现象在基层更加严重。伴随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社会也出现了很多不公正现象,而这种不公现象在基层更加严重。以县城而言,通常一个县也就几十万人左右,真正生活在县城的城市居民则更少,在这种小县城中,人脉关系错综复杂,基层固化现象更加严重,出门就是熟人,加之中国是一个典型的“人情社会”,就更加突显了基层社会的不公,也势必成为阻碍大学生去基层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笔者认为,我们在冷静反思我们的教育缺乏实践、缺乏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的同时,更应关注当前严重的城乡差距、社会不公问题,唯此,才能根治当前大学生不愿下基层的尴尬处境。

编辑:高斯斯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