脍炙人口的地名什么样

时间:2012-08-03 10:20   来源:工人日报

  近日,河南出台《河南省地名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禁止使用外国人名和地名作地名。河南省法制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几年来,郑州不断出现的“洋地名”让人眼花缭乱,如“曼哈顿”、“威尼斯”等,对此进行明确规范,有利于加强地名管理。(见7月31日《河南商报》)

  如今,许多城市的新建城区和街道,都有着西式的建筑风格、宽阔笔直的大道,往往与老旧城区和街道有着不同的风貌,相应地取个洋气的名字似乎也就顺理成章。从“曼哈顿”到“威尼斯”,从“麦格理花园”到“温莎大道”,形形色色、长长短短的译名之下,仿佛多少烘托出了几分气质和高贵,彰显出置身凡称俗号中的卓尔不群。

  可一个个不熟悉、不上口的字眼经一番排列组合,真就有那么好的眼球效应?

  许多外国人名地名,难记拗口不说,还很大程度上影响百姓的日常交通与邮件货物往来,而这样的现象在全国多地都不鲜见。此次河南省出台的关于地名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稿,是继老办法实施23年之后的首次修改制定,“相见恨晚”的新办法把使用外国人名、地名作为地名置于明令禁止之列,是对先前地名命名乱象的厘清和反思,也为加强管理、规范使用提供了政策保障,有其积极意义。

  作为“本地人的脸,外地人的眼”,地名承载着一个城市的记忆,蕴含着城市历史与特定的文化内涵,更渗透着一个城市的内在品格与特质。对于初来乍到的外乡人,其对新城市第一印象的建构,更是离不开地名街名的参与。今天,我们的城市和街区,究竟需要怎样的地名?脍炙人口的地名又是什么样?

  西直门、德胜门,安定门……想必京城里的这些地名,不少非北京人也早已熟知,依照古时的地理环境而命名,且尽量保持原样,沿着历史脉络一以贯之,自然深入人心;张自忠路、赵登禹路、中山路、二七广场、五四大街……这些以纪念历史人物或事件而命名的马路街道,因着名称背后或恢宏或敬仰的事件与人物色彩,在时下都市的灯红酒绿中依然可以历久弥新;而“朱雀桥”、“乌衣巷”、“沧浪区”这样传承古典文化韵味的街区地名,亦能以讨巧却不失厚重的方式,扎根于人们对当地的情怀记忆里;在上海、天津等战争年代里曾有过租界的城市,其曾使用过的“戈登路”、“巴克斯道”等一些以侵华军头目命名的街道,早已被换做具有本土色彩的“和平路”等方式命名,以雪国耻。

  其实,只要本着方便指认、识别、记忆的原则,地名若可以最大程度地体现与众不同的特色韵味,或是能彰显出个中内涵寓意,再好不过。

  我们希望所生活的城市能有既优雅又有意义的地名,兼顾公众的感受和城市地域性格这样的地名才能真正立得住、叫得响。

编辑:高斯斯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