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学习时报》头版以《市委书记的责任》为题刊发了李源潮同志的讲话,他说:“我们下去调研,看到不少县委大楼、市委大楼都盖得很高,有的比省委的楼盖得还高、还气派,就感到很忧心。不光是担心盖楼花钱,更是怕干部进了高楼,夏天有空调、冬天有暖气,谁也不肯走出大楼,就会与群众疏远了!”
县委大楼修得太高、太气派,群众对此意见纷纷,可总也刹不住这股风。
首先,这是上行下效的结果。遥想当年,许多省委大楼也是同时期最好的建筑,这就留下了坏榜样,县委大楼盖得相对晚,设计、资金、施工等条件更优越,自然会后来居上。
第二,扭曲的政绩观从中作怪。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很多官员眼中,“一方”就是指身边的同事,盖个大楼,彼此受用,往往成为孜孜以求的政绩。此外,不排除个别干部会趁机中饱私囊。
第三,民间力量缺位,拉不住县委们的手。县委盖大楼,征地、贷款、用工等往往特别方便,县官不如现管,大家再有困难,谁敢说出来?没有反对,没有不合作,所以一些县委领导将盖大楼看成是提振经济的手段,甚至还出现了刚刚修好很快又推倒重来的极端案例。
在资源集中分配的背景下,往往出现“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效应,财政拨款给谁都是给,能要到自己县,谁就“有本事”。楼盖得越大、越豪华,挤占的资金就越多,对地方经济的刺激就越大,从而在业绩评估中成绩也就越好,这当然会鼓励越来越多的县委们贪大求奢。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有限的资金应向高端产业、信息产业流动,如果大家都在盖大楼上“竞飙”,则资金反而是向劳动生产率较低的建筑业流动,这就会降低全社会的生产效率,将可能带来就业难、经济不景气、通货膨胀等一系列问题,对此绝不能掉以轻心。
遏制县委大楼“高富帅”的趋势,应对症下药,这就需要上级机关做好表率,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民间的声音充分表达。而要达成长治久安,就要对如何分配资源、怎样评估业绩、政府应扮演怎样的角色等等问题,有一个更深入的思考。(蔡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