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自曝“家丑”是一个进步

时间:2012-06-29 11:08   来源:新民晚报

  每逢城市水价调整时,供水企业希望水价上涨的一个主要理由,往往是成本上升。为了判断水价调整合理与否,就需要一份真实的水价成本数据,同时通过信息公开,向社会公布水价成本,接受公众监督。

  但是,公开水价成本只是第一步。供水企业提出的数据是否真实,还需要政府部门进行监审。这份监审报告,也需要公开,让公众看看挤出了多少“水分”。

  从新华社记者辗转获取的广州市水价成本“监审清单”来看,其中的水分不少:一立方米水的供水成本,被企业多报0.348元,比真实成本2.016元虚高了17.26%。按广州市相关部门核定的每年近12亿方的供水量,若每方水多收这0.35元,一年将超过4亿元。

  这些水分从何而来?监审发现,广州的西江引水工程总投资中,有政府投入17.3亿元,这部分投入是不能计入供水成本的,自来水公司却违规计入;自来水公司多报管网漏损率;2008年至2010年,自来水公司发生业务招待费1123万元,按成本监审规定,超标449万元。

  自来水是资源类产品,城市供水是一项公共事业,关系民生,关系公众切身利益,关系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因此,水价调整一定要算清楚成本账,同时也要考虑到公众承受能力,不能光算经济账,而忽略了政府保障民生的职责。进行成本监审,就是要挤出水价成本中的“水分”,防止供水企业把所有成本都转嫁到公众头上。如果把政府投入计入供水成本,等于让公众为水价“重复埋单”;如果把不合理的招待费用跟供水成本挂钩,相当于认可企业“乱花钱”,让公众为铺张浪费和不良风气“埋单”……把这些剔除出水价成本,是必须的。

  这些被挤出的水分,再一次令人感受到水价成本透明的必要性。自来水公司亏损或许是事实,但只听企业一味“哭穷”,或单方面发布成本数据,并不能让公众信服。真实而透明的水价成本,才能作为水价调整的依据,才能满足公众知情和监督的愿望。国家相关部门一直在推动水价调整成本公开,其中也包括成本监审报告公开。应该承认,广州公开监审报告,自曝“家丑”,是一个进步。6月上旬,海口市也发布水价成本监审报告,核定每方水的成本为1.90元,比企业自报成本少0.07元。自今年起实行的《上海市供水成本公开实施意见》规定,供水价格调整前,需公开供水成本监审报告。

  然而,记者在全国多地采访体会到,要见到这份“监审清单”实属不易。一些地方水务部门要么推诿拖延,要么“涉及秘密,不宜公开”。因此,引发联想的是,遮遮掩掩的水价成本,到底隐含着多少水分?如果政府监审“走过场”,公众又无法监督政府监审的履职情况,水价成本中的水分还能不能被挤出来?(纪玉)

编辑:高斯斯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