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想谷超豪拒当“老板”

时间:2012-06-27 10:20   来源:解放日报

  明天,海内外师生亲友将在上海送别谷超豪先生。而遥遥天宇那颗“谷超豪星”,依然映照着他那颗师者真心。

  这位87岁的数学大家,从教60载,培育了包括李大潜等9名院士在内的一批高足。即使没有这样那样的学术成就,即使没有这样那样的奖项荣誉,仅凭如此高的人才培养效率,谷超豪也堪称创下了一项最值得尊敬的科学和教育纪录。

  为人导师,为师一生,谷超豪最反对学生叫他“老板”。谷超豪在一次教师会议上严肃指出,如今研究生教育中,有些教授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学生则称呼导师为 “老板”,“这样很不好。”谷超豪表示,教书育人不是商品买卖,没有雇佣关系,何来“老板”一说。“选择做教师,就是选择了责任和奉献。”

  假如导师以“老板”之实,挂“老师”之名,那么别说院士,恐怕连优秀青年教师也是带教不出的。然而,“老板”确实已成为当今不少博士生、硕士生常挂嘴边的导师代名词,一些学生跟导师治学变成了帮导师“打工”。一个谷超豪听不惯的词眼,竟成了一种并不鲜见的现象。

  对比一下“导师”与“老板”合理与不合理的相似处。“导师”与 “老板”都带领一个团队,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共同工作。导师指派学生完成艰巨的科研任务,甚至为学生调配不菲的科研经费。老板也分任务、发经费,但他的目的是盈利,将人力成本最小化,将产品利润最大化。不但如此,有的老板还很有“事业心”,追求着名利双收。正因为少数导师带教学生的目的发生了异化,某些导师才被他的学生自然而然地“尊称”为“我老板”。

  导师带学生的目的是什么?必然不是为物质、求虚名,而是出人才。谷超豪弟子追忆先生:他在指导学生论文时,常会提出一些创造性构想,但除非他个人研究占科研成果一半以上,或是做了非常实质性的工作,他是绝不在论文中署名的。曾有学生主动将谷老的大名署在文中,被他获知后坚决撤下。谷超豪说过,老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学术成果,不能剥夺学生的“所有权”。“培养学生是最开心的事情,学生的成就是我工作的成果之一。”

  导师与老板天然本质不同,导师“去老板化”实也不难。对于学术晚辈,谷超豪从不以“大佬”自居,他自定“三不”原则:不压制年轻人想法,鼓励年轻人敢想敢做;不压制年轻人发展,鼓励年轻人发展自己的研究方向;还有,不挡年轻人的道。谷超豪之所以带出那么多院士、教授,以及他们的第二代、第三代弟子,这与同门中一脉相承的那种清清师风不无关系。

  谷超豪的导师苏步青曾对这位得意门生说,“我培养了超过我的学生,你也要培养超过你的学生。”也有人说,谷超豪只有一点没有超越他的老师,就是还没有培养出超越他自己的学生来。其实,这是一种充满挑战性的要求,它极大挑战着导师卓越的能力,他开阔的胸襟,他纯正的目的性,以及他为教育生涯付出全身心的意志和毅力。而能够接受并应对这种挑战的导师,还不算很多,可以说还缺很多。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在今日菁菁校园、莘莘学子中,难道还是1200多年前韩愈所谓的“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至少谷超豪是这样的师道传人。至少在社会各界为他缅怀追思之时,人们再一次体味了为师为人之要义。这种来自公众的内心尊重,恰恰表明中国还有这样的好导师,还需要更多这样的好导师。良师无言,唯见真心。

编辑:高斯斯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