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在苹果应用商店的中国区免费程序排名中,一部《中国求生手册》登上榜首。上线3天,20万人下载,约6000人作评价,给出了“5颗星”。
这个安装在iPhone等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每天向用户实时推送国内有毒有害食品信息,日均达三四条之多。曝出的柠檬黄添加、胶囊铬含量等消息,均在这本“手册”中立即得到反映,难怪它成了众多手机用户的“工具书”。
在叹服程序编写者的良苦用心之余,笔者不禁要问:食品安全信息公开的首要责任不是由政府承担吗?但这个装在手机里的食品安全信息服务平台,却出自民间人士之手。
某大学曾与食药监管部门合作,对京、沪、穗等八大城市开展食品安全公众认知度调查,结果发现“经常得到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及信息服务”的公众只有5.11%。可见,我国《食品安全法》颁行两年多来,在食品安全信息公开方面做得还很不够,消费者知情权有待进一步保护,生命健康权也有待进一步捍卫。
这部“手册”的作者在程序介绍中这样写道:“我多么希望它能有更多的人用,让更多的人知道什么食品不能吃;但我又多么希望它能够尽快死掉,没有人用——那时,所有的食品都是安全的。”“那时”究竟是何时,不得而知。可我们知道,我们有理由、有权利获取最准确、最及时的来自权威部门的食品安全信息。只有更多披露、更多知晓,才能形成社会监督的巨大力量,才能对破坏食品安全者加以强烈威慑。 (徐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