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网

[砥砺奋进的5年]倾情呵护可可西里这片净土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17年08月24日 10:14:00A

  可可西里,一片有着无尽传说的神秘净土,一个见证生命与信仰的美丽圣地。曾经,一部电影让人们知道了这片广袤苍凉的土地,藏羚羊惨遭疯狂捕杀的场景令观影者痛心落泪。10多年过去了,人们一直挂心的是,可可西里的藏羚羊还好吗?

  波兰当地时间2017年7月7日15时13分,在克拉科夫举行的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青海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经世界遗产委员会一致同意,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消息传来,索南达杰保护站沸腾了,“野牦牛队”的老队员们落泪了……可可西里的藏羚羊想必也感受到了来自全世界关注的目光,在青藏高原上尽情地撒着欢儿,精灵一般的它们知道,美丽的家园已经恢复了宁静祥和,再也不用害怕黑洞洞的枪口。

  可可西里申遗是一场时间和速度的比赛,成功的背后凝结着无数人的汗水和付出。人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可可西里的保护工作自此迎来新的起点。

  这是以申遗为契机的生态保护之战 

  可可西里从申报世界遗产到成功列入名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范例。申遗的过程也是一次全面认识可可西里生态保护重要性,从而建立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及法治机制的过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更加注重绿色发展,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为了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更好地保护这片风光壮美但生态脆弱的高原热土,2014年10月,《青海可可西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方案》正式印发实施,可可西里申遗工作全面启动。

  最是好风凭借力。可可西里开创了我国遗产申报时间最短的先例,其成功离不开频频劲吹的“东风”。

  2016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上,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保护优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必须把生态文明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

  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中央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明确了青海在全国甚至全球生态安全中的战略地位。可可西里生态保护工作被提升到保护全国乃至全球生态安全的高度。

  中外科学家通力合作,通过多次走访调查,收集申报地第一手基础资料,为准确评价遗产价值而不懈努力。2015年5月至8月,来自北京大学、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和后勤保障人员连续3次深入可可西里无人区腹地,对可可西里遗产提名地和缓冲区的动植物资源和环境因素开展调查;2015年10月底,来自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专家赴可可西里实地考察,指导把关。调查过程中,工作人员对申报文本及附件进行了严格审核、认真修改和校对排版,编制完成了申遗文本、保护管理规划、地图等约50万字的申报材料。

责任编辑:葛新燕

分享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