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谢正观:魂牵梦萦龙传人 矢志不渝强国梦
来源:中国台湾网
2017年12月04日 09:11:00A
【题记】今年是海峡两岸同胞打破隔绝状态开启交流交往30周年。30年来,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社会联系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为两岸关系缓和、改善与和平发展奠定了基础。两岸同胞在30年的交流交往中,既共同见证了两岸关系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也发生了许许多多令人难忘的故事。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过去30年来“两岸一家亲”的见证者、亲历者、参与者和推动者,仍在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全国政协台联界委员、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教授谢正观。(中国台湾网 尹赛楠 摄)
中国台湾网12月4日讯 全国政协台联界委员、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教授谢正观,住在北京一条闹中取静的胡同里。他说,他喜欢这处处浸染着老北京生活文化气息与宁静氛围的胡同,在这里,他可以汲取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脚踏实地的好好读书、好好生活、好好工作。
谢正观,1953年出生于台湾,祖籍福建南安,从台湾大学毕业后赴美国南加州大学攻读硕士,1980年代回到祖国大陆工作。
他说,自小开始,自从从中文启蒙书籍中知道自己是龙的传人以后,海峡西岸的祖国大陆对他来说一直充满着寻根寻脉的巨大吸引力,赴美求学后,他更明白了那里才有供他施展才华的更大空间,也是他作为中国台湾人本应享有的空间。
他说,三十多年来,祖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斐然,能够成为这一进程中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建设者,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强国梦贡献力量,他感到倍感自豪!
他说,多年前老家的那份美丽、台湾乡亲们的那份朴素,他至今仍很怀念,他希望自己的经历能够成为仍在为未来打拼的台湾青年们的一个参考……
魂牵梦萦龙传人 矢志不渝强国梦
台大毕业后,谢正观如当时岛内众多学子一样选择了去美国深造,除了想要学点本事回报乡里,也想在感受东西文化差异后重塑人生价值目标。取得美国南加州大学城市与区域专业硕士学位后,谢正观本可以留在当地,追求生活比较富裕的未来。然而,他选择了回祖国大陆发展。
谢正观后来在北京大学攻读了博士学位。学士、硕士、博士三个学位分别在三种不同的教育体制环境下获得,谢正观认为,台湾很多人才留在了美国,这是因为他们觉得在岛内发展前景不明,直到现在,台湾青年也还是焦虑而迷茫的。在美国求学经历让谢正观明白,他们搞的是一套“霸权式”教育,或许在有关西方思想理论方面的“传道”做得不错,但在“授业”与“解惑”上关注的都是美国的案例,这让包括他在内的“第三世界”留学生极难适应,有时甚至听不明白,回国后往往是满脑子西方概念却眼高手低。“从我所学的专业来看,我觉得美国的教育,不如说是从美国利益出发的,就像现在特朗普高喊的‘美国优先’,其最终目的其实就是掠夺全世界的精英,供其所用,还很廉价。”中国大陆千百年来一向行的是“中道”,它关注天下人的命运,体现在教育上也是如此。随着我们的日益强盛,“中道”也会逐渐被世界认可,“现在就已经能看到一些苗头,‘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这些倡议和提法,不就聚拢了联合国和全世界的很多人心嘛!”
在美国读完书,谢正观的很多同学留在了当地。对此,他认为,做出这样的选择很自然,当时只要有一技之长能为美国社会所用,在美国就可能找到比较好的工作,过上相对于国内物质条件比较好的生活;但又总觉得哪里“不对”。“这好像是长工去地主家里工作,永远是一种雇佣关系,即便你享受了比较好的生活,赚了一些钱,即便你有了美国籍,也不会是主人翁。”谢正观认为,做为中国人,我们的传统观念是,一切要靠自己的双手努力,建设自己的美丽家园(而不是捡现成的),终而享受到自己亲手建立的美好生活。“这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因打拼而取得的成果,享受起来,才是最甘甜的!
“身为台湾人,我们从小读的就是中国书,中华民族的血脉是永远割不断的。”谢正观说,他从小就很自然地认为,祖国大陆才是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更大舞台。
谢正观最终做出回国的决定,不是盲目的,更不是“被动”的,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青年时期的谢正观,就对当时世界发展形势做过深入思考。“回祖国大陆之前,那时候的世界其实说起来只有两种发展模式(或曰文明模式)可供参照,一个是苏联模式,一个是美国为首的西方模式。”谢正观说,除了这两种模式,广大发展中国家似乎别无选择。但唯独我们中国,因为国情的不同,因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两个模式都不选,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对他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谢正观很感恩年轻的时候就有机会经常来祖国大陆交流学习,走走看看。他到过的每一个城市和乡村,他都在仔细观察,用心感受。“我感到了一种‘脉动’,大陆社会当时发展劲头非常强烈,整个社会充满希望、只争朝夕、热火朝天。”他说,虽然当时自己还不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体是一种什么样的路,但他认为只要能够推动社会向前走,经济发展蒸蒸日上,社会安定团结,老百姓生活有盼头,他就认为“回归”的生活是值得期待的。
“我在西方生活了十年,苏联解体前也有两次游历,我觉得它们都不可爱;我不知道怎么说,但我期求一种可爱的文化形态、可爱的生活方式,使我可以以所学做点事,同时又可以安定地生活。我看大陆,对大陆的那种‘第三种’模式很期待,期待自己能够在祖国大陆安居乐业,能够过上一种可爱美好的生活方式。”谢正观觉得,最终的结果与当初这一想法幸运地吻合了。
谢正观补充道:“我时常会想起一些留在欧美的老同学,他们的孩子原来都是讲英文或外语,但现在也开始学中文或讲蹩脚的汉语了。我不知道他们对中国的崛起是一种什么心情。我觉得挺可惜的,他们都很有才华,最后却是做为‘雇佣'和‘长工’退休的。他们跟我一样,都在默默奉献;只不过我奉献的是祖国,他们奉献的是美国与西方,但我知道我是作为主人在给自己的祖国奉献,而他们则肯定没有像我这么强烈的主人的感觉。”
见证祖国三十年斐然成就 为国尽力很自豪
过去三十多年,从一开始并不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是什么,到后来见证了祖国大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谢正观感慨道,当时西方媒体并不看好中国,对我们的报道总是片面偏颇和冷嘲热讽,如今他们不得不承认,在很多方面都必须“服了”!
上世纪80年代,谢正观曾有一次从北到南的考察,历经北京、天津、南京、上海、福州、厦门、泉州。“那时候的厦门与今天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谢正观对记者笑道,“我还记得在厦门接待我的那位朋友,开着日产小汽车带我绕城观光,走了半天恍然发现全厦门路上没几辆车,就我们那辆车还是唯一一辆进口高级轿车……”
去年的全国两会期间,谢正观在全国政协台联界别小组会议上说,当他看到“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的时候,当他看到我们“子弹头”高速铁路运营总里程达到2万余公里的时候,当他看到我们国家的诸多成就的时候,他感到非常自豪,感到自小梦想着的那个“强国梦”已经实现了。
以经济发展为例,公开数据表明,在台湾实现经济腾飞后的1990年代初,岛内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超过40%;然而到2016年,这一比重已经不足5%。同一时期,大陆经济总量占全球的比重从不足2%上升到接近15%,而美国则基本维持在25%上下。祖国大陆的发展与海峡对岸的台湾,以及大洋彼岸的美国比较起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变化是巨大的,我感觉非常棒、非常爽。”谢正观举例说,“以前某些发达国家不让我们参加国际空间站,我们自己就埋头苦干,搞了一个,这种感觉不是也很爽嘛!”
谢正观指出,我们的发展成就不仅仅是抽象的经济数据,更在于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和国势的强盛,新一代年轻人逐渐打破了“以西方(或美国)为中心和标准”的思维惯性。谢教授回忆,他们那一代人去美国或者去欧洲发达国家,会自觉不自觉地以仰视的角度看待对方,会经受到一种文化的震撼,会发出“哇!人家原来这么好”的感叹!而现在的年轻一代中国人已经更多地用平视的态度去观察世界,他们对发达国家的“先进”的感官刺激不会超出正常范围,因为“这些在国内已经习以为常了,而我们有的东西发达国家却未必有”,“我们以前感受到的文化震撼,在他们年轻人看来不过是奇风异俗罢了”。
这种文化自信,尤为重要。拿谢教授所从事的城市地理与规划专业举例,中国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也经历了一个类似的过程。“城市现代化的概念,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一直在学习研究和摸索实践。”谢正观说,二战后直到今天,美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强国,他们的城市讲究“天际线”,推崇摩天大楼的城市景观以及现代主义、国际主义的建筑风格,被很多发展中国家模仿学习,中国也不例外。后来,有些人认为我们的城市建筑就是千城一色钢筋混凝土的堆积,没有感情,没有温度,更谈不上民族风格。“过去我也在想,为什么(东亚)只有日本拥有世界级建筑师?其实这是需要物质基础的,如今我们的家底逐渐殷实起来,一流的大师级建筑人才也就涌现出来了,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现代建筑也越来越多了。长此以往,我认为我们的城市规划、城市设计与城市景观也一定能走出自己的一套模式,可以提供给发展中国家,甚或发达国家参考和借鉴。”
不过,即便中国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仍有一些西方舆论不以为然,对中国的政治制度说三道四。谢正观认为,这是西方精英惯有的傲慢与偏见。在他看来,过去三十多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一起奋斗的进程,也是我们的社会制度、政治制度越来越获得老百姓认同的进程。“因为只有这样的制度才能够保证推行稳定长期的‘良政’,才能够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幸福。”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制度环境下,人民的才华和能力得以充分释放。“现在,稳定长期的‘良政’在西方国家倒越发显得稀罕了。”
当然,作为学者,谢正观的脑子一向冷静,不仅看到一些西方舆论对我们的讽刺,也看到另一些舆论对我们的“捧杀”。“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头脑发热。”他认为要客观地看待当前中国的发展形势和任务。他说,三十年的发展让大家能够看到,我们前面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的事业是充满希望的,我们的蓝图是宏伟的,但是,“我们仍在走上坡路,还没到顶峰,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和可以提高的空间,我们的年轻人还是要多创新、多努力!”
回首过去三十年,谢正观为自己能够见证和参与这一伟大历史进程感到庆幸与荣耀。“三十年来,我完全融入到祖国大陆的工作生活中来了,能够做为一个贡献自己绵薄之力的参与者,能够做为一个身临其境的见证者,我感到无上光荣。”
然而,谈及自己的家乡台湾,谢正观似乎不愿多说。“总的一句——物是人非、一言难尽、令人感慨”,家乡的景色还是那么美丽,但很多情况变了,这让他很怀念幼时的那种真实和朴素。
对于下一代,谢正观谦虚地说,“窃以为”自己这一路走来,或许可以为现在普遍感到焦虑而迷茫的台湾青年提供一个启迪和参考,让他们认清形势,主动和大陆同胞一起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心灵契合和祖国统一,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中国台湾网何建峰 全国政协办公厅新闻局王超)
全国政协台联界委员、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教授谢正观。(中国台湾网 尹赛楠 摄)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