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1991年的台北小伙子翁镔宏上月底来到福州,开始他在中国工商银行的实习生活。
和翁镔宏一样,越来越多台湾“90后”青年“登陆”,他们让两岸交流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更开阔的背景,更多元的思考,以及更没有包袱的选择。
在10日举行的2014海峡青年(福州)峰会上,翁镔宏作为台湾清华大学学子,站到台上,和1800多名两岸青年,分享他“登陆”后感受到的“两个起点”。
第一个是两岸交流的起点。近年来两岸政策松绑,交通便利,让翁镔宏得以第一次来到福州,第一次来到大陆企业当实习生,他说,“无论往后生活、事业和心境,都留下了宝贵的痕迹。”
第二个是独立思考的起点。在福州实习了2个星期的翁镔宏,笑着说自己跟着大陆伙伴唱了、跳了不少次《小苹果》,也在彼此的互动分享中思考两岸青年的交流形式。
“两岸学生有相同的历史脉络,也产生了一些不同的思维。我们应该站在彼此的角度理解思考。”翁镔宏认为,两岸青年是最不需要顾忌其他事情的群体。在网络迅速发展的时代,资讯自由流通,加上主客观思考,是改变的最佳起点。
“大陆学生有逻辑性,比较擅长用正面方式回应。台湾学生比较有创意,常常想出一些奇特的好玩的东西。”台湾实践大学大二学生谢宜谚在参加“青春创想秀”活动中观察大陆伙伴,她说,“总体上我们蛮像的,文化和喜欢的东西都很相近。”
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王薇薇说,自己的网络上已有37个台湾小伙伴,大家一起看《中国好声音》,为喜欢的两岸歌手叫好,也为全球变暖话题争得不亦乐乎。
“我和我的台湾小伙伴们都认为,处在两岸关系发展的今天,我们是一群幸运儿,同时也有我们这一代人的担当,比如我们共同关注经济增长趋缓条件下的就业问题、薪资增长问题、工作安全问题,以及经济与环境保护等问题。”王薇薇说,“未来某一天,坐在我身边和我一起敲打键盘书写文案的,可能就是某一位台湾小伙伴。”
台湾104资讯科技集团上个月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八成的台湾职场新鲜人愿意赴大陆工作。
亲民党副秘书长刘文雄接受记者采访表示,“上了年纪的人有很多先入为主的、根深蒂固的想法,而年轻人没有包袱,他们将把两岸交流的能量发挥到最大。”
[责任编辑:段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