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宜人的防城港(资料图)
夕阳西下,一群白鹭在西湾海域或自由翱翔,或悠闲觅食;海水退去时,连片的红树林静静地躺在海上……这样的美景,居住在拥有4万多平方公里海域的防城港人每天都可观赏到。
位于我国西南入海口的广西防城港市是一座新兴的港口城市,海岸线长,海洋资源丰富。但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以及重大工业项目的落户,给海洋环境保护带来极大的压力。
一边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的黄金契机,一边是碧海蓝天的家园,如何在发展中兼顾?防城港市在城市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中,建立健全了海洋功能区划、环境保护规划、海洋环境评价等制度,有效协调了海洋开发、保护工作,打造海湾宜居城市的目标越来越接近现实。
还湾于港,还湾于民
防城港是西南第一大港,以水深、避风、不淤积、航道短、可用岸线长而著名。防城港重要组成部分西湾,过去海深水阔,碧波万里,轮船往来畅通无阻。但由于非法养殖、非法采矿挖沙行为猖獗,导致西湾海域淤泥大量淤积,达3600多万立方米,造成海域面积和纳潮量大幅减少,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受到损害,严重影响了港口发展、航道安全和城市建设。
近年来,防城港市开展西湾海域清理整治工作,遏制非法养殖和采矿等非法用海行为。为了“还湾于港、还湾于民”,今年2月防城港再次深入整治西湾海域滩涂,集中清理西湾海域范围内的所有非法养殖设施。
通过集中清理整治,海域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消失踪迹达10年之久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脸琵鹭也在不久前回到了防城港。“海洋是防城港生存发展的源泉,保护好养育我们的这片海域尤其重要。”防城港市长莫恭明表示,为了规范海洋使用行为,防城港不断加强海域使用监管平台建设,加强项目用海特别是工程用海的动态监视监测,并投入资金近150万元,在敏感用海区域安装了视频监控终端,对海域使用行为实时监管。 近年来,防城港在保障钢铁、核电、金川等项目的重大项目用海工作的同时,有效地防止了海域资源使用不合理、海洋环境遭破坏等现象的发生。
生态环境的改善,加速了防城港打造现代化亿吨大港的进程。目前防城港已建成泊位115个,其中生产性泊位110个,万吨级以上泊位27个,泊位最大靠泊能力20万吨级,是全国唯一可同时接卸5艘15万吨级以上的好望角型船舶的港口。2011年全港综合通过能力达7406.5万吨,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9023.63万吨,完成港口项目建设投资26.4亿元。
组团式规划城市布局
我国滨海城市比较多,海湾城市却不多。防城港市是少有的海湾城市。海岸线长、海湾多、海岛多、海滩多,河海相连,山水相映,防城港的房子几乎全都面朝大海。冬暖夏凉,森林覆盖率接近60%。莫恭明表示,“十二五”期间,防城港将围绕“三岛三湾一核心六组团”的布局,完善城市规划,突出“海湾、门户、生态”城市特色,着力打造生态宜居这张“名片”。
防城港坚持绿色化、生态化、低碳化的发展方向,利用组团式城市空间结构、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来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未来将形成包括西湾生活、休闲景观带、东湾港口工业景观带、江山旅游度假景观带,现代都市核心风貌区、滨水城市传统文化风貌区、亚热带滨海城市风貌区、滨海旅游文化风貌区、港口工业风貌区,还有皇帝岭楔形绿地、八万岭楔形绿地、沙潭江楔形绿地、榕木江楔形绿地、平石江—风流岭江楔形绿地、官山辽水库—云约江楔形绿地在内的“三带、五区、六楔”的城市景观风貌格局。
防城港建市仅仅20年,为了破解“有港无市”的问题,近年来该市大规模推进城市路网建设,提高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如今,行政中心桃花湾片区的城市格局基本形成,城南新区开发启动;融交通与景观于一体的北部湾大道已投入使用;仙人山公园、北部湾广场等标志性城建项目相继建成开放;中央商务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一批重大城建项目开工建设……“十一五”末,防城港市的城市建成区增至42平方公里,以“三岛三湾”为核心的城市主框架基本形成,城市公共服务功能日臻完善,一座“城在海中、海在城中”的全海景生态海滨城市初见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