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的冬日,我们闵行区赴台参访团的成员上午游览日月潭,下午参观阿里山,入夜被热情的东道主安排在嘉义市东轩园餐厅晚餐。台湾的小吃大菜的美味自不必说,然而令我有额外收获的却是有机会感受别有风味的台湾“尾牙”宴,以及感受到素不相识的台湾同胞对大陆同胞的一片盛情。
那天,东道主在餐厅用餐。不喜饮酒的我,喝了两小盅台湾玉山50度高粱白酒,就有些晕晕然起来不知身在何处。突然隔壁飘来丝竹袅袅之音。身处异乡,我不禁离开宴席,循着音源来到隔壁另一处热热闹闹的所在。
刚进门,就被两个妙龄女作为贵宾引到大厅正中的贵宾席。尽管我百般辩解,她们哪里肯听?只管将我按在一个空位上。一个“外来者”却被当作贵宾,还被两个热情的女郎一左一右“夹持”着,好生尴尬。当着满屋子的人,怕被人误会未动弹,定睛一看,会标上赫然写着“袜业同仁尾牙宴”几个金色大字,原来这里正在举行我曾经在书上看到过却从来没有体验过的“尾牙宴”。
此时我方才意识到自己是被误认了。尽管我再三说明,我是大陆参访团的,并非是贵宾,但在气氛热烈的宴会上,我的声音简直就像蚊子一样低微。无奈之下,竟然还有专人服侍我,为我斟酒,夹菜,早已酒足饭饱的我,只好硬撑着享受从来没有体验过的台湾“尾牙”宴的氛围。
直到那位“真正的贵宾”的出现,我的“真面目”才被确认。但是,热情的台湾同胞还是没有放过我的意思。热情的“同仁们”说,你既然来了,就是有缘,就是我们的贵宾,与我们一起快乐吧。见没有同伴来找我,也没有手机呼我,我估摸着我们那头也还热烈得很。于是我就“既来之则安之”地和原本素不相识的同胞们一起“热烈”了起来。我应邀唱了大陆的《我的祖国》、《松花江上》两首歌。放歌余音未完,全场掌声雷动,喝彩的、鼓掌的,要求“再来一个”的不绝于耳。正不知所措间,我就接到了由方才“引我入门”迎宾小姐(现在成为发奖小姐了)送上两盒 “伴手礼”凤梨酥。
事情没有就此打住,主持者还“变本加厉”地要求我介绍上海世博会的盛况。当我描绘世博会开幕式的精彩,讲到“大客流”的盛况,畅谈“中国馆”的神奇,叙述“台湾馆”的魅力,台上台下竟然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为了表示感谢,当我将随身携带仅剩的一枚“世博会”纪念章送给主持者时,台下不少同胞的眼中露出羡慕的神色。我不仅暗自责怪自己没有多带几枚,可以满足更多的台湾同胞的“世博情结”。
就在此时,又一意外次出现了:主持先生说,谁能够准确地说出上海世博会开幕和闭幕的日期,这枚纪念章就归谁!我发现,台下立即举起了无数双手。最后主持者“判定”第一个完全答对的竟是当初引我进门较为年轻的那位女郎!她成为了全场羡慕的幸运者。此时,“袜业同仁”的尾牙宴达到了高潮。同胞们为第一次将“世博元素”融入尾牙盛典而兴奋不已,我也因此成为大家的问长问短的焦点。正在热闹的当儿,我的手机却不知趣地响起。尾牙宴的“同仁们”知道详情后,依依不舍地将我送到宴厅门口,还不忘带上送给我的两盒伴手礼。
时间又到了农历年末岁尾,海峡那边的“同仁们”又该举行热热闹闹的“尾牙宴”了吧?每当此时,我的心头就会情不自禁地回想起那次奇遇,回想起那次“尾牙宴”奇遇、两岸同胞间的盛情厚谊以及宴席间其乐融融的和谐况味。(上海市台办冯联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