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地方  >   两岸情

走近92岁的“特色郎中”黄埔老人季世华

2012年08月07日 09:20:25  来源:人民网
字号:    

  在人们看来,他是一位老中医。2011年12月,他被台州市中医药学会评为“台州传统医药特色郎中”,此时,他从事中医已整整62年。但他更是温岭市政协委员、泉溪诗社副社长,而且还是温岭市黄埔同学会会长。多少年来,他弘扬黄埔精神,诗连两岸,情牵同胞,乐于奉献,坚持每天坐堂问诊80余人后,关心海峡两岸的民族脉络,用自己的不志之心,抒写传奇的人生历程。他,就是92岁老人季世华。

  乐——黄埔精神的传承

  乐观的心境,是季世华人生的写照。对医学、诗歌乐此不疲,为海峡两岸黄埔同学联谊沟通而奔波更是如此。

  翻开黄埔档案,18岁的季世华,因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义愤填膺,投笔从戎。1938年1月考入黄埔军校湖南武冈分校,是黄埔军校第十六期八总队步兵科二大队七队学员。

  军校毕业后,他请缨杀敌。1939年起,先后参加了江防、宜昌、鄂西、桂柳及广西大反攻等对日战役,历任学员、排长、副连长、连长、军部副营职参谋等职。1945年10月获陆海空奖章、抗战胜利奖章等。1948年10月,因不满内战,时任湖南17绥靖区司令部少校参谋的季世华辞职回乡。

  “我的心路历程其实非常简单”,季老回忆说,后来从医,主要是从军途中看到许多百姓缺医少药生活艰苦,他非常痛心。出自中医世家的他,从部队辞职后自费到成都中医学院进修一年,跟着父辈学医,从而走上救死扶伤之路。

  “黄埔军校培养了我,黄埔精神鼓励着我”。谈起与海峡两岸黄埔同学的沟通联系,觉得自己有缘,更是义不容辞。季老说,1987年11月,台湾开放岛内民众赴大陆探亲,两岸长达30年的隔绝状态从此打破。1988年4月,台北市温岭同乡会会长李蕴组团50多人回温岭探亲觅祖,由于两岸长时间隔绝,寻亲觅祖难度很大,有的不知亲人住在哪里,有的不知已故亲人墓地,有的不知如何办理遗产继承等。得知李蕴、蒋福东等黄埔同学来温岭的情况后,时年68岁的季老,虽然受聘为温岭医药公司中医师,乐意利用人脉,自掏腰包,发动亲朋好友,配合有关部门查寻、办理。

  当时,李蕴的祖墓最难寻找,李蕴老家住牧屿镇池里村,祖墓在相当偏僻的王虎山,交通不便,又无公路汽车,他租了一艘汽艇送他们到王虎山附近,又走了很多山路才找到墓地,李蕴的姪辈一起陪同,此事令李蕴对季老心存感激。

  从那以后,季老便成为两岸黄埔同学之间的联络人。除了2002年非典时期,台北市温岭同乡会几乎年年金秋组团访乡。1990年3月30日,53位同学成立温岭黄埔同学会,季老在众望所归中被选为会长,没想到他这一干就是25年。如今,黄埔同学只剩下7人,但季老十分珍惜7位同学之情,乐于充当两岸黄埔同学之间的联络员,不但晚年生活更充实,而且为两岸黄埔同学办一些力所能及的实事,密切了两岸同胞之间的感情!

  情——梦萦两岸的情愫

  也许是情牵两岸心不老的原因,九十多岁的他依然精神矍铄,红光满面,声音洪亮。虽然头发有些稀疏,但乌黑发亮,走路铿锵有力。

  “我协助郭理事长办理捐赠,并撰文在两岸刊物上发表,对他的善事义举表示感谢”,季老面呈微笑介绍着郭再顺。1990年5月,台北市温岭同乡会荣誉理事长郭再顺返乡探亲,季老向郭理事长说了温岭教师工资低、少数优秀大学生因贫困上不起学的情况后,郭理事长就慷慨解囊捐赠20万元美金设立教育奖励基金会。截止2006年, 基金会资金达到466万,受益学生3448人次。其中,奖给温岭籍被大专院校录取的优秀大学生、硕士、博士研究生等2237人次,资助贫困学生1211人次。

  据资料记载,九十年代初,温岭市视力、语言、智力、肢体、精神等五类残疾人53000余人,其中肢体残疾11675人,占市总人口比例4.96%,2000余人较为严重,急需轮椅代步。季老从温岭市残联了解情况后,立即与台北市温岭同乡会联系。因季老的促合,刚刚当选第10届理事长的李蕴带头捐赠10辆,其它同胞也纷纷慷慨乐助。1994年10月11日,温岭市政府在市委招待所举行100辆轮椅交接仪式,台州市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杨祖明代表台州和温岭市残疾人联合会向前来参加仪式的李蕴、林义嵩等同胞表示感谢。捐赠照片在《温岭日报》刊出后,《人民日报》海外版于10月20日予以转载。

  季老牵线搭桥,许多旅台同胞尤其是黄埔同学利用回乡参访、祭祖之际,捐资助学,修桥铺路,为家乡的建设出力。台风“温妮” 、“云娜”在温岭市石塘登陆后,经济损失惨重。季老发动黄埔8期苏徯徕和黄埔31期金汝泽及台北市温岭同乡会李蕴、郭再顺等捐赠价值30余万款项帮助赈灾,修建损坏的桥梁和校舍等。台胞金济芳捐资154万元分别为箬横镇中学、温西大球小学建造十间六层教学楼和六间三层教学楼等,金济芳哲嗣金浩、金城博士特意从美国前来参加落成典礼。

  黄埔同学会是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织,推动祖国统一的重要力量。季老发扬黄埔精神,与台湾退役中将金质,退役少将张骏维、徐正冶、蒋惠华及亲民党宋梅青等各界人士保持密切联系。2010年7月,亲民党甘泉党部主任宋梅青率大学生参访团到温岭。2011年2月,台北温岭同乡会理事张一元伉俪携居台湾、美国的子孙三代到温岭寻宗祭祖。2011年5月4日,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助理研究员周维强博士,前往温岭西南的江厦祭奠祖父。季老都陪他们,并邀请参观长屿硐天、大陈岛及温岭新城建设等。每次台湾同胞返乡参访或寻亲祭祖,季老都与温岭市台办领导一起为他们的行程提前联系、安排,并陪同服务。温岭城市的繁华、家乡人的好客与淳朴,使他们留连忘返。这一件件、一桩桩看似很小的事情,无不打动着台湾同胞的心,也无不记着季老为两岸的黄埔校友搭建桥梁、密切关系,为两岸交流所做出的努力与贡献。

  “祖国尚未统一,同学仍须努力。”这是黄埔军校同学会首任会长徐向前元帅在1990年春节向海内外黄埔师生发出的倡议,但季老一直悬挂在温岭市黄埔同学会的办公室,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也作为他一生奋斗的目标。

  季老情系两岸,不仅表现在件件小事,而且表现在参政议政的大事上。在市政协十二届会议上,季老把长期思考的问题向市领导提了《创建台胞农业圆区,交流技艺,优势互补》、《学习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做好对台工作》等有关两岸和平发展的议案,得到了市领导的高度重视。

  诗——沟通海峡的纽带

  “海天相望数平潭,百岛环棲競相参。文化交流凝共识,资源共享绿波含。三通已遂苍生愿,两制还须促膝谈。化异求同群策力,双赢互利绽红岚”。这是季老今年4月闽行即兴13首诗中的一首,题为《平潭对台贸易交流》(平潭是福建第一大岛,现为对台贸易区)。季老平时与诗为伴,对他来说,生活中有着千万绪诗情。当然,他更倾心于跨越两岸的意境。著有《晚清吟草》、《温岭黄埔选集》、《两岸诗词联谊》、《扫烽诗集》等诗集,作品收入《中华诗词学会名人辞典》、《中华当代诗词艺术家大词典》、《中华诗人大辞典》、《中华诗词十五年年鉴》等。

  季老从小喜欢诗歌,年轻时就在国内外诗刊上发表大量诗词。诗成了沟通两岸的桥梁与纽带,季老不遗余力地写啊写。

  说起创作,季世华的老伴吴静秋女士感慨地说:“他是个夜猫子,晚上九点坐堂问诊结束后,就开始琢磨写诗,经常写到十二点,甚至深夜一点。写完后打字输入到电脑里,然后再打印,他自己一点也不觉得累,把我吵得几乎没有一天睡好觉。”

  1989年8月,台北市温岭同乡会《乡亲乡情》创刊,时任总编李蕴就向季老约诗稿。当时由于台湾对大陆误解较深,《乡亲乡情》第一期内容有些对大陆偏激的言词,季老看后寄了20多首诗去,还发动各界人士积极向《乡亲乡情》、台北浙江同乡会刊物《浙江月刊》等投稿,积极宣传祖国大陆改革开放的新成就和家乡的新气象新面貌。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他先后在《乡亲乡情》、《浙江月刊》等刊物发表诗词千余首。

  为纪念黄埔军校建校八十周年,1991年12月,由温岭市黄埔同学会会长季老为主编撰的《温岭黄埔选集》(一)汇编出版。2005年6月,《两岸诗词联谊》(二)成帙出版。“台澎溯本亲情在,棠棣同根友爱连。海不扬波愁雾散,九州期与月同圆。”、“阔别高沙五十冬,海天遥隔喜重逢。金瓯不缺千秋业,戮力仍须两岸同。”季老期盼两岸统一,诗词溢于言表,慷慨激昂,情真意切。

  心怀祖国统一大业,晚年作诗填词,发扬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感动着许多人,感动着同胞。2004年10月27日,由温岭市委统战部和台湾《乡亲乡情》杂志社联合举办的“季世华诗词作品研讨会”在温岭举行,台北市温岭同乡会20余人专程到温岭参加研讨。2008年4月28日,温岭市举办“两岸创作交流研讨会”,季老“诗词联两岸,真情跨海峡”的研讨发言令众人记忆犹新。台湾《乡亲乡情》主编叶永强、温岭市前人大主任孙理庆、县志主编吴小谦等各界专业人士参与了研讨活动,有利地促进了两岸的文化交流与沟通。

  在促进两岸和平统一的道路上,季老始终“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用他自己的话说:“健康许可,永远服务”。诗成了链接的桥梁,为两岸同胞互访互信搭建了平台,季老为祖国的统一大业贡献毕生,无怨无悔。

[责任编辑:段方君]

地方台办主任活动报道汇集

地方通讯员园地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