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网7月13日北京消息 “我本生西南,为学慕齐鲁”,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宋代散文家苏辙以此句明求学齐鲁之志。诚然,孔子在这里诞生,泰山在这里崛起,黄河在这里入海,无怪乎后人纷纷心向往之。7月1日到10日,来自台湾的近百位文化界人士在齐鲁大地留下印迹,留下感怀;带走了风光,带走了学识。
默罕默德说过:山不来我去。意思就是:山不会亲自走到我们面前,而要我们亲自去攀爬。来自台北故宫的夏红女士动情地对记者说:“所以我们跨海而来了”,置身在泰山之巅,黄海之滨,追寻历史的足迹,细览博物馆中的珍藏,她道:“满满都是收获,满心都是感动”。
台湾《旺报》副总编孙玮芒说:“一都要回归本源”。台湾是中华文化传统的分支,山东,这个孔孟之乡、齐文化发祥地、中华民族圣山泰山的所在,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只有回到本源,我们才能汲取新生的力量”。
怀古
“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要携夫人一起跪在孔子墓前?”台湾德简书院主持人王镇华在最后一天的两岸文化交流座谈会上向在座嘉宾发问。
将时光拉回到7月5日,两岸文化界嘉宾行至圣人故里曲阜,到孔子墓前举行祭拜仪式时正逢天降大雨。这座芳草清幽、古木参天的圣地,是孔子及其子孙后代的家族墓地,内有坟冢10万余座,亦是世界上延时最久、规模最大的家族墓地。
祭拜仪式结束之后,人群慢慢散去。两位老人显现在拥挤的人群之后,神情肃穆地走向孔子墓碑前,不顾洼地中的泥水,不顾头顶滂沱的大雨,匍匐跪地,恭敬行叩首大礼。待礼毕之时,眼中已噙着泪水。
这两位即是王镇华与夫人林怡玎。他在会上告诉大家:“在文化上我们应当认祖归宗”。每天读《论语》,每天教授儒学,当亲身走到圣人墓前,面对一尊活的“精神体”,他坦诚难掩心中激动地心情。“我在先师墓前起誓,要做‘谋道不谋食’的君子,即便应者寥寥,也要致力把中华文化传下去。”
无论前人曾有过多么辉煌的文明,都无一例外地将被历史的烟尘湮没,人类在不断地创造着文明,文明却无法永生。好在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博物馆”这样一种途径完成中华文明的溯源仪式。
以一个博物馆同业的身份亲临山东博物馆的夏红,被山东博物馆悠久又崭新、古典又时尚的气质所打动。馆中陈列的陶瓷玉器,青铜器,石刻造像,书画,工艺品等,无不令她感喟祖先留下的珍贵遗产值得骄傲。
更令夏红感到惊喜的是,在鲁绣工作坊她亲眼看到了正在绣制中的“鹊华秋色图”绢本手卷。出自元代赵孟頫的这幅中国古画现被台北故宫所收藏,身为台北故宫编纂的夏红再熟悉不过。画中的“华不注山”位于山东济南,尖耸的华山和半椭圆的“鹊山”隔着平缓水岸遥遥相对,青绿设色温润舒朗。
看着绣师一针一线将画中的山水跃然绢上,满布绣线的手卷却依然清逸薄透,秀雅的丝线光泽诠释水墨画竟如此的贴切,夏红大赞“绣工真是了得”。在她看来,如同鲁绣的细腻,山东博物馆也是细腻的;如同“鹊华秋色”,山东博物馆也是巍峨耸立的。
[责任编辑:段方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