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幅美丽的画面时常跳动在我眼前……
夕阳西下,一个偏远山区小学操场上,一位年轻的男老师带着一群孩子在做游戏、打篮球、乒乓球和羽毛球,孩子们的笑声飘荡在校园里。一位年轻的女教师被一群孩子围着做手工、写字、画画,讲故事。
有家的孩子放学后都回家了,留下来的都是离家比较远的或是留守子女,都是寄宿制学生。这两个老师是一对夫妻,他们的名字叫:“支教老师”
男老师叫于小平,是重庆云阳人,今年三十二岁,是学校体育老师,又是义务保育员。女老师是他的爱人伍辑燕,是重庆巫山人,小学四年级的班主任、语文老师,同时还教音乐、美术,偶尔也是心理咨询师。他们两口子从2014年来宜都红军小学支教,当时计划支教时间为一年,可干着干着就是三年。三年来,他们每天与学生们吃住在一起,玩在一起,学习在一起,宛如一个幸福和谐的大家庭。
这里的“支教”与普通的支教有所不同。他们是由我市一家台资企业从广东佛山总部派来的,他们的工资由台资企业按月支付,没有山区津贴、地方津贴等等,不需要地方政府和学校出资任何费用,纯属义务支教,缓解山区学校师资缺乏的问题。
他们有两个可爱的女儿。从一生下来就跟着他们四处奔波,以校为家。大女儿在他们所支教的红军小学读三年级,小女儿在附近的镇集上幼儿园。两个女儿活泼可爱,聪明伶俐,笑容始终挂在脸上。对爸爸妈妈非常有爱心,有时还给爸爸妈妈洗脚,有时候帮爸爸妈妈干点家务活。
一家四口住着学校一间30平方米的单间。于老师说,学校对他们很好,刚来时,学校把最好的房间腾给他们住,学校老师们对他们非常关心,经常嘘寒问暖,市乡两级领导也多次去学校关心他们。现在住的这30平方米房间还是他们找学校领导做工作要来的。学校老师本来就少,寄宿的孩子年龄小需要人照管,他们两口子就承担了保育员这份工作,搬到宿舍楼一楼靠近楼梯口的这一间屋子更便于管理住宿的孩子和做好保育工作。
这间房子简单而不失温暖。室内摆放着一张大床,伍老师两口子带着小女儿睡。一张一米宽的两层小铁床,下面大女儿睡,上面堆放着书籍和一些杂物。一张桌子既是办公桌也供小孩子做作业。一个较陈旧的双开门消毒冰柜里放着蔬菜和碗筷,还有一个小小的卫生间干净整洁,一家四口人吃、住、学都在这里。小小的陋室收拾得整齐有序,简单的墙面装点得温馨浪漫,有于老师自己的书法作品,还有女儿的手抄报、小画报。
于老师白天是老师,晚上是保育员。早上6点开门,晚上11点以后才能入睡。每天放学后,于老师陪着寄宿的孩子们在操场上打球、下棋,做游戏,教他们做作业。晚上就寝的铃声响了,于老师会挨个挨个的寝室检查每一个学生就寝情况,等每一个学生等安睡后,他才能回到一楼休息。
伍老师把每一个孩子的生日都牢牢的记在心上,每到哪个孩子生日的时候,她会亲自下一碗面条陪孩子们一起吃,或是将这一个月过生日的孩子们聚在一起过个集体生日,孩子们围在一起唱生日歌,吃寿面,过得非常开心,有时还同孩子的父母视频通话聊天,让孩子们看到千里之外的爸爸妈妈。孩子们亲切地叫伍老师“伍妈妈”。“伍妈妈”像精心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着这群山区留守子女,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和父爱、母爱。她常说:“留守一片希望,共享一片蓝天。”
学校有一片菜地,他们两口子利用业余时间侍弄小菜园子,一年四季有吃不完的蔬菜,既新鲜又环保,旺季的时候还可以供给学校食堂。有时候他们两口子干脆当起了大厨主动到食堂为孩子们做饭,一起享用自己的劳动成果。
他们以校为家。大多数时间都生活在学校里,每逢两个星期的双休日,于老师开车带领一家四口到市区逛逛,或带女儿到公园玩,逛逛书店,开开眼界,接触更多外面的世界。有时到附近的小山坡爬山,走走田间小道,让小孩子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喜欢大自然。
于老师说:“宜都很美,发展很快,宜都人很亲切,很想长期在这里支教,这里就是我们的家,我们也非常想在这里安家,不知道公司如何安排,要是公司同意就好了,我们还是要听公司的统一安排。”
原来,于老师他俩从2008年开始,总公司就安排他们在全国三个省份进行支教,并且都是条件比较艰苦的地区。先后在广东湛江雷州题桥小学支教4年,在广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平末小学支教了3 年(于老师还在该校任校长一年),来宜都红军小学又有了3年。他们的足迹跑遍了几个省份山山水水和青青校园,将爱心播撒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他俩先后获得了优秀班主任、优秀老师,并且多个研究课题在学校或者市里获奖。于老师的书法也曾经获过书法比赛一等奖。
“暑假,你们可以回重庆老家休息吧?”
“那怎么行,暑假我们要回广东佛山公司总部上班,暑假期间在公司总部幼儿园上班,厂里的工人特别辛苦,工作时间比较长,小孩子们都在厂办幼儿园里,我们回去了可以换换手,帮帮幼儿园的园丁,让他们轻松一下。”伍老师愉快的说。
奉献爱心也快乐了自己。“我们做的只是普普通通的工作,拿了这份工资就要认真把这份工作做好,服从安排,把职责范围内的事做好,对得起公司和周董对我们的关心和信任,我们觉得这份工作非常有意义,每天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很开心。”伍老帅自豪地说。
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认知已发生变化,由于待遇、晋升空间等现实问题,教师对很多人来说已不再是一个特别吸引人的职业,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教育资源不平等,有些山区学校特别缺少年轻教师,学校缺乏青春活力。青年教师大多耐不住寂寞,有的条件太艰苦,时间久了很难坚持下去。上跑学的现象比较多,早去晚归,真正能把学校当家的已经不是很多了。能够安静的潜心在山区教学的年轻老师还真难找。
伍老师于老师,两个外籍老师能以校为家,坚持多年从事山区支教,值得骄傲。他们把这简单枯燥的支教生活过得充实、快乐而有意义。用他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感染着身边的人,温暖着身边的人。
支教不只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改变的力量。他们在支教的道路上走了9年,还想一直走下去。
孩子们不需要怜悯,他们需要的是陪伴,是有尊严地生活 ,有一份真正的爱去关爱他们,伍老师这样最美丽的支教老师用他们的爱心打开了一扇扇幼小心窗,让孩子的内心更明亮。(中国台湾网湖北省宜都市台办通讯员杨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