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
伴着“魏武挥鞭、建安华彩”的历史荣光一路走来,今日的许昌生机勃勃、活力无限:经济总量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工业利润总额和上市公司数量居全省第二,新型城镇化、生态建设、科技创新等工作亮点纷呈。
取得这些成绩和变化的“法宝”,就是“求真”。
(二)“真”是什么?是真理,是真义,是真经,归根结底,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求真”即“求是”,是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做好一切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二) 清醒地审视许昌,在求真的道路上,在发展的征程中,在干部队伍里,仍然伴生着问题、伴随着隐忧。
经济结构不优。产业结构、需求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服务业增加值仅占生产总值的22.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而消费还不足35%;“顶天立地”的企业偏少,全市年销售收入超百亿的只有一家。不加快结构调整,就会背离经济规律,就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忧患意识不强。一些领导干部自认为许昌这些年经济总量居全省第四位,发展势头很好,滋生了小富即安、小进即满思想,看不到自身的问题,看不到与外地的差距,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锐气,缺乏大发展、大突破的胆识。许昌市城镇化率只有4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产业集聚区建设起步早,但一些县(市、区)推进慢、产业集聚度低,特别是与外地其他县(市)突飞猛进的态势相比,已经相形见绌、被人赶超。没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许昌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落伍。
基层基础不牢。现在一些干部不乐于、不敢于、不善于下功夫去做基层基础工作和群众工作。岂不知,做好基层基础工作和群众工作,恰恰是党的执政规律的要求。许昌这些年一些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改革改制、征地拆迁、信访稳定等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涌现,特别是煤矿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领域的事故时有发生,既干扰了大局,又损害了形象,更伤害了民心。出现这些问题,根子就是基础不牢。
能力素质不高。面对中原经济区建设、发展方式转变、新型城镇化推进等新课题,一些领导干部学习不深、研究不透、能力不强。缺乏对规律的研究、把握,对工作的谋划、梳理要么思路不清、无所适从;要么我行我素、恣意妄为。抓工作就像螃蟹吃豆腐,吃得不多,抓得挺乱。同样是推进新型城镇化,有的兄弟市已经走在了前面,而许昌的一些县市在中心镇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上却行动迟、推进慢,原因就是对城乡统筹的规律认识不清、谋划不够。
运作办法不多。面对发展难题、要素瓶颈,一些领导干部不重运作、不会运作、不善运作,用不好“三具两基一抓手”的方法,找不出破解难题的办法。市场“不差钱”却找不到“钱路”,文化底蕴深厚而文化旅游产业却不发达,戴着“中国花木之都”的桂冠而鲜切花发展却比重偏低。
工作作风不实。一些干部不是集中精力谋发展,而是挖空心思找“门路”、拉“关系”;不是积极主动干工作,而是推推动动、拨拨转转;不是全力以赴抓落实,而是手抓两把泥、脚踩西瓜皮,能抹则抹,能溜则溜。市委要求全市领导干部深入群众、机关干部重心下移、基层干部坚守一线,可一些干部还是浮在上面多、深入群众少。
所有这些,无一不与认识规律、把握规律和运用规律不深、不准、不够密切相关,与求真的要求格格不入。
推动许昌科学发展,就要把求真进行到底。
(三) 求真,首先要正确认识规律。
规律无处不在,认识它,就拨云见日、事半功倍;背离它,就陷入迷途、一事无成。但认识规律并非易事,许昌在探索中也走过弯路、有过教训。
由于对市场竞争规律认识不到位,过去不注重环境建设,许昌曾被人们戏称为“许脏”,外地人不愿来,发展上不去;由于对新型城镇化规律认识不全面,存在着重城不重人、重城不重乡的局限;由于对为民发展规律认识不深刻,一些地方先抓发展、后顾民生,导致公共服务投入不足、建设滞后,等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认识规律是一个不懈求索、持续求真的过程,一定要有探索的精神,做到勤于学习、勇于实践;一定要有科学的态度,切忌急功近利、胡干蛮干;一定要有理性的思考,既不能人云亦云、盲目跟风,更不能自以为是、想当然。决策喜欢拍脑袋,发展必然瞎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