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品牌效应日益突出

时间:2012-07-24 14:15   来源:中国台湾网

  中国台湾网7月24日枣庄消息 自2009年12月国台办在枣庄市台儿庄区设立首家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以来,枣庄市充分发挥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的平台作用,不断夯实工作基础,创新工作机制,抓交流、促合作、谋发展,为推动枣庄城市转型,特别是文化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截至目前,枣庄市累计投入资金37亿元,基本完成台儿庄古城恢复重建工作,为推动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两岸高层关注影响巨大

  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的创立,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带来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它带动了枣台高层频繁互动。连战、吴伯雄、郁慕明、郝柏村、林丰正等在短时间内纷纷率团来访,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标志性建筑─泰和楼奠基仪式、台儿庄古城开埠仪式、和平与发展─两岸抗战文化论坛等活动在两岸间形成了较大的社会影响;自2008年以来,枣庄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伟,坚持每年赴台参访一次。枣庄市每年均有5-6位市级领导率团入岛访问。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建设得到了中央高层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党和国家领导人李长春、王兆国、刘延东及有关部委负责同志陆续前来视察考察,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成为全国一道“靓丽的风景”。

  枣台交往交流持续热络

  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是两岸沟通的桥梁,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台湾台胞到此一游。三年前,每年前来枣庄参观游览的台湾客人不足千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设立后,已累计接待台湾游客3万多人,同比增长10倍多。2011年,枣庄市台办接待应邀来枣参访台湾团组达到21批、428人次,应邀赴台团组达到34批、234人次,双向往来团组人员规模连年翻番,实现了成倍增长,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在岛内的影响日益扩大。2011年,三项活动被国台办列为全国重点对台交流项目,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建设纳入省台办年度工作要点。其中,五项活动被评为全省优秀对台交流项目,一项活动被评为“2011年山东省10大涉台新闻”。连续五届枣台青少年夏令营,让更多的台湾青年爱上了台儿庄。台湾基层民众尤其是中南部民众参访活动日益频繁。2011年6月,台南市富台新村自治会会长蒋大洋先生率领37人来枣参观。今年4月,由台南市“议会”议员陈文科率领的台南市地方人士参访团一行36人来枣参观。台湾民众对台儿庄大战的惨烈表示震撼,对台儿庄古城的恢复重建给予了高度评价,表现了极高的民族认同和民族自豪。

  枣台文化联系日益密切

  文化是两岸的根脉。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的设立,带给两岸的文化交流持续不断。枣庄市连续举办了五届枣台青年艺术交流夏令营、举办了两届两岸运河龙舟邀请赛、四届两岸名家书画展。2011年9月,台湾“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许耿修一行20人,专程来枣考察文化产业工作。枣庄学院与台湾亚洲大学、勤益科技大学等岛内院校保持了经常性联系互动。两岸媒体也互动频繁。2009年在枣庄市拍摄的《台湾脚走大陆》、电影《恋恋阿里山》已在全球播放。国内知名文化企业,如北京的“798”和南锣鼓巷、上海的新天地和田子坊、丽江的千里走单骑等,纷纷要求入驻古城。台湾旺旺中时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林淑黛今年6月专程赴枣庄,就第二届中国非遗博览会及文化产业合作事宜进行商谈。今年7月份,“情系齐鲁—两岸文化联谊行”活动走进枣庄,台湾90余名文化名人来枣参观考察。将于9月在枣庄市举行的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将突出两岸交流特色,重点展示台湾特色的非遗项目,届时,第三届“两岸汉字艺术节”将在枣庄隆重举办,台湾文化总会会长刘兆玄等人将出席活动。目前,作为非遗博览会的主题月活动,中华美食——台湾美食节正在交流基地火爆举行。连续五届枣台青年艺术交流夏令营、连续两届两岸运河龙舟大赛、连续四届两岸名家书画联展等,让两地的文化联系日趋紧密。

  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建设“国家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是枣庄市第十次党代会制定的枣庄市未来城市发展五大战略定位之一。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的设立,对推动枣庄城市转型,带动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成效显著。自2010年“五一”运营以来,累计接待游客300多万人次,吸纳个体工商户1005家、就业人员1.2万人,2011年仅门票收入就达到3669万元。在以古城为龙头的文化旅游产业带动下,2011年全市服务业税收占地方税收比重提高到44.4%,新增就业占全市新增就业人数的80%,有力推动了城市转型。(中国台湾网枣庄台办通讯员项允刚)




编辑:宿静

相关新闻

图片

要闻

两岸情

各地涉台活动

文化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