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中央第十一轮巡视反馈情况2月13日开始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向社会公布。尽管已经是十八大以来的第十一轮巡视,还是引起了各界广泛关注。
作为中共由来已久的一项重要制度,巡视在十八大之后焕发出勃勃生机。开展巡视,就是着眼全面从严治党,发现和解决党内存在的各种问题,正风肃纪,反贪肃贪。伴随着巡视一系列有效做法的制度化,巡视对全面从严治党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巡视非常重视,在公开讲话和文章中多次提及,并对巡视工作作出部署。
指向十分明确
关于巡视的作用,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关于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研究部署巡视工作情况的报告》时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巡视是党章赋予的重要职责,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从严治党、维护党纪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形式。
事实上,中共十八大以来,巡视工作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对于巡视组的作用,习近平也有明确指示。他表示,巡视组要当好中央的“千里眼”,找出“老虎”、“苍蝇”,抓住违纪违法问题线索。要落实监督责任,敢于碰硬,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促进问题解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的势头。
随着巡视工作不断深入,巡视全覆盖已经成为现实。2016年,中央巡视组分3轮、巡视91个中央部门党组织,完成对中央和国家机关巡视全覆盖。2016年,中央除了常规巡视外,还实现了巡视“回头看”,释放出全面从严治党的强烈信号。实践证明,“回马枪”威力十足、成效明显。在新的一年2017年,在推进巡视全覆盖的同时,对于已经巡视过的地区也要进行“回头看”,既查“老问题”,也紧盯“新动向”,真正发挥巡视的“利剑”作用。
手段多种多样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曾撰文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中央巡视工作方针,要求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个中心,发现问题、形成震慑。
方向明确之后,巡视手段呈现出很高的多样性,非常务实。比如,从十八大后的首轮巡视开始,就紧紧围绕作风、纪律、腐败和选人用人等方面发现问题。之后,实现了常规巡视与专项巡视相结合;实行了巡视组组长、巡视对象、巡视组与巡视对象关系三个不固定,不搞铁帽子,建立组长库,一次一授权;“下沉一级”了解情况等。巡视“回头看”的做法,也在近几轮巡视中不断开展。
在巡视的反馈环节,用词也异常严厉。“玩风较盛”“靠山吃山”“利益交换”“损公肥私”“买官卖官、搞团团伙伙”“选人用人问题突出”等说法,罕见地出现在官方通报中,让人们充分感受到了中共从严治党的决心。
“巡视发现的问题线索,凡是违纪违法的都要严肃查处。不要怕问题多,问题多的单位可以把握节奏。要一网打尽,有多少就处理多少。”习近平说,“不管级别有多高,谁触犯法律都要问责,都要处理,我看天塌不下来。”
制度不断完善
十八大以来,中共全面从严治党的诸多做法正在通过制度化来实现固化。这其中,巡视就是典型代表,巡视工作中的很多有效做法已经上升为制度。
2013年,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审议通过《中央巡视工作规划(2013—2017年)》,听取每一轮巡视情况汇报。而在2015年,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成为规范巡视工作、强化党内监督的重要基础性法规。中共十八大之后施行的专项巡视等做法,写进了《条例》中。
习近平指出,巡视是“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不是权宜之计”。在《条例》出台之前,他就明确表示,巡视条例是党内法规重要组成部分。
好的制度要充分发挥作用,同样需要监督。步入新的一年,2017年1月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在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从制度层面回答了“谁来监督纪委”的问题。通过一种科学规范的制度设计,把监督执纪的权力也关进了制度的笼子。
[责任编辑:李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