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雷锋精神深入人心

时间:2012-02-24 08:40   来源:北京晨报

  要想让雷锋精神落在实处,需全民动员、领导垂范,让年轻人亲身感受到雷锋是怎么做的,实实在在地被感动。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发表“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学雷锋热潮。

  从那时到现在,几十年过去了,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但“雷锋精神”作为美好情操、利他主义、高尚人格的典范,在一代代人心中扎下了根。它激励着我们不断提升道德修养,努力去建设更美好的社会。

  然而,在积极倡导的同时,也存在不同声音,这些意见虽有偏颇,却应引起足够重视。应该看到,怀疑者们并没有挑战人心向善的理想,也没有否定良知的价值,而是对崇高精神能否在当下落地提出疑问。

  之所以产生怀疑,因为在生活实践中,他们缺乏相关的体验,没有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道德的震撼。

  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他们的功课太重了,而课业之外,分心的东西又太多了,几乎没时间接触社会,视野被局限在网络、家人与同学之间。就算工作了,面对的也是激烈的竞争环境,有点空闲时间,也基本被旅游、电子游戏等占满。

  不是年轻人们不愿意拥抱精神生活,而是现实束缚太多,如果从小到大,读到的都是必须读的书,做的都是必须做的事,世界与他们之间,只有物质联系,那么,他们怎么可能不凡事从利益的角度去衡量呢?怎么可能不对崇高、奉献、付出感到陌生呢?

  而回望老一代人,他们之所以坚信雷锋精神,因为在那时的单位中,颇有一批领导,他们收入和大家差不多,却早来晚走,任劳任怨,大家对他不满时,也可以直言批评。那时,把党的关怀送到群众身边,是许许多多干部的口头禅。每次义务劳动,领导的工作量是普通人的好几倍,正是这些身边的榜样,温暖了人们道德的心灵。试想,如果这些领导干部整天不接触群众,整天躲在豪华办公室里,拿着灰色收入,从事着腐败交易,人们怎么会不灰心?怎么会不对美好的价值产生怀疑?

  再漂亮的匾,也需钉子来挂。如果只是喊喊口号,脱离实践,把贯彻“雷锋精神”看成是普通百姓的事,效果可想而知。要想让雷锋精神落在实处,需全民动员、领导垂范,让年轻人亲身感受到雷锋是怎么做的,实实在在地被感动,从而自觉地去学雷锋。(蔡辉)

编辑:李静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