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台湾严峻的经济情势,马英九昨日发表讲话提出4大努力方向。台湾《工商时报》今日发表社论指出,几大努力方向都是针对民生经济议题而来,足见如何搞活经济,让大家得以安居乐业,的确已成为当局施政的首务。
社论摘编如下:
面对台湾严峻的经济情势,马英九昨日发表讲话。在他所提的4大努力方向中,包括“改造产业结构,提高薪资水准”,以及“排除投资障碍,扩大就业机会”,都是针对民生经济议题而来,足见如何搞活经济,让大家得以安居乐业,的确已成为当局施政的首务。
马英九讲的一点都没错,当前民众痛苦指数高涨,最主要就是聚焦于就业谋职不易,以及薪资停滞不前。而他认为要突破薪资水准偏低的困境,就必须重新界定台湾在国际经贸体系的地位,并据以改造产业结构,让台湾的经济以新的模式成长,也就是走向更高附加价值的产业,劳工生产力才会增加,薪资水准也才能提高。
谈到改造产业结构,走向更高附加价值的产业,方向自然没错,但如何改造,谈何容易。其实大家也都知道,目前包括DRAM、面板、太阳能与LED等所谓的“四大惨业”,之所以陷入经营困境,主要就是因为这些产业在国际分工体系中,扮演的只是代工的角色,所赚取的也只能是蝇头小利,真要获致高附加价值,除了自创品牌之外,依据“微笑曲线”,则加强研发创新与通路行销,也才有钱途可言,然而自创品牌,非短期可以为功,不过当前台湾倒是面临了一个机会点,就是随着大陆从世界工厂转型为世界市场,而大陆目前又有一股方兴未艾的台湾热,因此两岸相关业者携手合作共创品牌,其实是有相当的机会。从而台当局所能扮演的角色,就是应该透过两岸两会协商管道,提供并协助业者得以更方便的驰骋于大陆市场,做大做强了产业规模,既可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同时随着自主品牌的高附加价值,自然也有希望走出薪资停滞不前的困境。
在“排除投资障碍,扩大就业机会”的谈话中,马总统除了归纳已在推动中的指标性计划之外,明确的宣示当局未来要进一步松绑法规,营造更友善、更便捷的投资环境;在兼顾安全和利益的前提下,将大幅放宽外来资金投入台湾产业的限制。他并特别强调,未来开放是常态,管制是例外。
马英九的这一席话,无疑为大家所喜闻乐见,不过恰好也显示当前的“法令”规范,对于促进投资其实是限制重重而又不能与时俱进。而在马英九做出这样的公开宣示后,何时可以落实到位,无疑就是对陈冲执行力的最大考验。如果从过往的经验来看,“内阁”各部会防弊重于兴利的观念牢不可破,即使有心改革,往往也会被重重的法规自缚手脚。因而明明排除投资障碍是扩大就业机会的不二法门,也是当局应为能为之事,但成效如何却似乎令人难以乐观。
期待“法规”松绑,也许存有变数,但马英九提到另一个可以扩大就业的产业为观光业,并期待境外旅客可以在2016年,从今年的700万人次达到1,000万人次的目标。由于观光业的产业关联性大,的确有助于扩大就业机会,前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刘遵义日前来台也大力鼓吹台湾应加大对观光业的投资,以带动经济的活络发展。
发展观光业固然前景可期,但是包括饭店、游览车等,不论在量的提升与质的管理上,台湾其实都还有亟待成长的空间。同时参考地狭人稠的港澳地区竟能吸纳偌大的境外观光客,凸显观光业做为服务业,各种软硬体的完整配套大有值得台湾业者与主管官署观摩借镜之处,也才能获致最大的效益,既有效纾解就业不易的困境,以及带动相关产业的欣欣向荣,并让境外人士因为来台观光而喜欢上台湾这个宝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