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1992年,北京市提出了解决“打车难”、大力发展出租车行业的口号。20年过去了,如今的北京依然是一车难求。这样的情况也同样发生在杭州、重庆、沈阳等城市。都市人除了苦苦在路边眺望,还能否通过电话、移动互联网等方式,预约一辆出租车上班、回家呢?“新路径”在运行过程中,又遇到了哪些意想不到的阻碍?今天起,中国之声将推出系列报道--《城市打车,出路何在?》今天要探讨的话题是:电话叫车服务--我叫,你能来么?
电话预约出租车服务大约十年前已经在中国出现,大范围推广这项业务主要是建立在城市拥有统一的出租车调度平台,每台出租车拥有一个车载GPS的基础上。调度中心会根据定位监控优先在客户附近范围当中选车,把客户和对空驶出租车进行快速匹配。在2008年前后这个技术在上海和广州等一线城市已经实现,在实际的运营方面也逐渐被市民接受,2012年包括像武汉、金华、成都还有东莞、昆明等二三线城市也先后加入到电话叫车大军当中。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预约出租车的附加费用大约5到10元不等,而预约电话五花八门,有的城市叫车热线统一;有的城市根据出租车公司有不同的热线,有的省甚至出现了全省的统一号码。
理论上来讲电话叫车是一个多方受益的服务:司机很高兴,因为我降低了空载率;市民更高兴了,我不用等;而城市相关管理部门也非常高兴,因为可以节能减排。在国外电话叫车的人比在路边打车的人多得多,但在我国作为一个新兴事物电话叫车还未形成气候:在较早开展此业务的城市,很多人在距离市区比较远的地方习惯了电话叫车,但在市内活动还是主要以扬手打车为主。在高峰时段打了电话应招的可能性也不高,所以许多人逐渐失去了对电话招车服务的热情。在刚开展这项业务的城市中或许是因为宣传力度有限,知道叫车号码的市民非常少,用电话预约打车的市民就更是少之又少。(记者 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