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引擎”助推经济增长
“消费靠汽车,投资靠房产”的经济增长方式在逐步改变,其空白如何填补?
北京市朝阳区的定福庄,原先是个不起眼的地方。而如今,这里成为文化创意产业抢滩的热土,朝阳区提供了包括税收补贴、房租减免等多种服务,努力将CBD至定福庄40平方公里的地方建设成“CBD—定福庄传媒走廊”。截至目前,该传媒走廊吸引入驻企业1.2万家,吸纳社会投资150亿元,年实现收入600多亿元。
像定福庄这样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成为经济“新引擎”的例子并不少,这折射出北京结构调整的积极变化。
部分经济领域好于预期
北京今年一季度的经济增速,不论纵比还是横比都“放缓”,但北京经济主要领域运行状况基本符合预期,部分领域运行好于预期。
从消费领域看,北京积极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消费需求,开发消费替代领域,推动消费结构调整升级。1—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606.6亿元,同比增长11.9%。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增长86.9%,成为首都消费品市场的最大亮点。扣除汽车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3.7%,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汽车类零售额下降25.7%所留下的市场空间。
从产业看,一批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和现代制造业项目加快落地,为产业升级和调整积蓄了力量。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较快增长,1—2月文化、体育与娱乐业实现收入125.6亿元,增长12.5%。移动互联、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成为推动结构调整的新生力量。
从效益看,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仍实现36.7%的较高增长,企业生存质量有了明显提高。1—2月,限额以上第三产业企业实现利润888.8亿元,增长38.9%。
经济增长求质量效益
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于秀琴认为,尽管房地产结构调整、消费结构调整对“保增长”带来挑战,但也将解决长期积累的问题。“今后北京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会相对平缓,但却是有质量、有效益的增长,符合北京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记者 朱竞若 王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