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硕果
一、六项主要经济指标翻番
报告摘要:与2005年相比,六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或大体实现翻番:经济总量由6970亿元增加到1.3万亿元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5615美元提高到10000美元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919.2亿元增加到2353.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由2912亿元增加到6200亿元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827亿元增加到近5500亿元,地区进出口总额由1255亿美元提高到3014亿美元,首都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二、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超过8%
报告摘要:“十一五”期间,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超过8%,教育、医疗、社保等财政支出分别比“十五”期间增长了1.8 倍、1.7倍和1.6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社会保障各项待遇标准均提高4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社会事业发展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三、实现“区区通高速”
报告摘要:“十一五”期间,本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由114公里增加到336公里,“区区通高速”目标全面实现。
解读:在过去的5年里,京平高速、京津高速、京承高速三期等先后建成通车,通车总里程达到920公里,其中新增373公里,超出“十一五”规划总里程,提前两年实现“区区通高速”。高速公路联络线和浅山区路网加快建设,市域公路总里程累计达到约2万公里,提前两年实现“村村通油路”。
“十二五”蓝图
一、目标
“数”说首都“十二五”发展规划
1.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
报告摘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9%。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柱地位初步形成,服务业比重达到78%以上,“北京服务”、“北京创造”的品牌影响力明显增强。
解读:“十二五”期间,本市将加快形成“两城两带、六高四新”的发展格局。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增加值,占全市经济比重力争达到50%。
“两城两带”,旨在集中力量打造中关村科学城和未来科技城,着力加速建设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技术产业带、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带,基本形成国家创新中心的新格局。
“六高”,指中关村、金融街、经济技术开发区、商务中心、临空经济区、奥林匹克中心区等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
“四新”,分别是通州新城高端商务服务区、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丽泽金融商务区和怀柔文化科技高端产业新区。
2.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8%
报告摘要: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8%,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市民健康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市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解读:“十二五”期间,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速度,与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将实现同步,都是8%。近年来,本市已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如:惠农政策落实、社会保障标准稳步提高、城市化加快推进以及资产价格上涨,有效地增加了城乡居民的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未来5年,本市将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更加注重发展成果惠民,努力扩大就业,加快收入分配政策调整,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3.城镇登记失业率在3.5%以内
报告摘要: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健全。社会服务和管理体制更加完善。
解读:“十二五”期间,本市就业的总量和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大,但经济的平稳发展及有针对性的就业帮扶措施,能够有效解决部分就业问题。
4.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占8成
报告摘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主要污染物排放持续下降。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占比达到80%。
解读:“十二五”期间,本市将进一步调整工业结构,实施空气质量控制措施,加快清洁能源利用,退出工业污染源,由此大气环境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年均浓度将在达到国家标准的基础上持续下降,可吸入颗粒物有一定程度下降。
5.林木绿化率提高到57%
报告摘要:城乡环境更加宜居。林木绿化率提高到57%。
解读:“十二五”期间,本市园林绿化发展将进入由造为主向以提质增效为核心的经营为主转变。5年间,将有11座新城滨河森林公园建成,新增集中连片的城市森林绿地15万亩、绿化宜林荒山40万亩,完成5.5万亩已关停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到2015年,本市林木绿化率将达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