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新区
我国现代化正从“点”向“面”发展和提升,对于区域的合理布局和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各个区域经济板块之间的发展渴望,可以用“争先恐后”来形容。
今春“两会”期间,粤港澳特别合作区、海峡西岸城市群、北部湾经济区、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环鄱阳湖生态经济试验区等关于区域发展的话题成为代表委员的关注热点。
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板块,到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等,东、中、西、东北等各个经济区域呈现全面隆起之势。
问题的关键是,大家都在讲发展,但在资源、环境等硬约束越来越突出的背景下,各个经济区域之间能否在竞争与合作中找准自己的优势和产业分工,做到发展得“又好又快”呢?
中央的意图是明显的,2007年2月15号,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将主题锁定在了“国外区域发展情况和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被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2007年,国务院先后批准了成都、重庆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及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配套改革试验区。
至此,国家已经批准了7个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东(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深圳经济特区)、中(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西(成都市、重庆市)部互动的试点格局基本形成。
这些改革试点的选择充分考虑到布局合理性和东中西部平衡发展,同时契合了国家整体发展布局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国家发改委提供的资料显示,2007年,西部、东北、中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增速均快于东部地区,西部、东北和中部地区进出口贸易增速也均首次快于东部地区。
中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在“两会”期间发布了中国除港澳台地区外的31个省级行政区的最新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结果。研究专家告诉《瞭望》新闻周刊,我国现代化正从“点”向“面”发展和提升,而这对于区域的合理布局和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一背景下,谁找准了自己的定位和优势,谁就找到了科学发展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