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工商联协助引进的机械化养鸡场。 记者王鹤翻拍
周宝芬,广东开平人,1923年4月出生,岭南大学毕业。第四至八届广州市政协副主席,连任广州市工商联第三至十届副主任委员。第五至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谢仲馀,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个体户,人称“焊机大王”。谢仲馀曾是第十届广州市政协常委,历任广州市工商联第十届副会长、广州市慈善会副会长、广东省私营企业协会副会长等职,现为广州市总商会副会长。
今年是广州市工商联成立60周年 今年协助会员企业发展近百个项目融资近百亿元
今年是广州市工商联成立60周年,在60年中,市工商联曾在抗美援朝时期踊跃为国家捐献飞机大炮,在改革开放初期为广州招商引资并引进第一家现代化养鸡场,在经济发展的今天市工商联更大力支持私营企业发展、做大做强。记者采访了两位市工商联老会员,通过他们的记忆,重现市工商联60年的风风雨雨。
今日
民营经济提供
就业岗位近400万个
非公经济生机勃发,广州市工商联的工作也在全面拓展。据广州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张镜初介绍,广州市非公有制经济近年来发展迅速,到今年上半年,民营经济占全市GDP的比重已近40%,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近400万个,成为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党联系非公经济人士的桥梁和纽带、政府管理及服务非公经济的参谋与助手,广州市工商联致力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新型城市化发展,推动搭建政企沟通桥梁和企业融资互助平台,引导非公经济人士勇担责任,回报社会。今年以来,市工商联协助会员企业发展近百个投资项目,帮助企业融资30多宗,融资近百亿元,千方百计支持会员做强做大。
周宝芬:
抗美援朝踊跃捐款
曾为越秀集团起名
周宝芬出生在一个民族资本家的家庭,父亲于1920年创办了后来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肥皂生产企业的广州源昌肥皂厂。他因该厂搬迁香港躲避抗日战争的战火而暂居香港,又因恢复该厂在广州的生产而辍学随父回广州,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年轻的“掌门人”。
1950年6月,广州市召开有55名工商界代表人士参加的座谈会,成立了“广州市工商社团整理工作临时委员会”,即席推选17人为委员,开始了筹组广州市工商业联合会的工作。
1952年8月22日至23日召开的广州市工商界第二届代表会议上,选举产生了广州市工商业联合会第一届执行委员会,广州市工商联正式成立。周宝芬成为首届广州市工商联会员。1954年,他决定把父亲一手创办、自己又经营多年的肥皂厂申请参加公私合营,使之成为了当时广州最早实现公私合营的10间工厂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广州市工商联在恢复国民经济、发展生产、繁荣市场、抗美援朝、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时,市工商联组织200多人的演讲队宣传抗美援朝的意义,举行抗美援朝祝捷大游行,发动全市工商界捐献飞机大炮(捐款入库金额526亿元,折合可购战斗机35架),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赞扬。
“文革”期间,工商联会务活动被迫停止。从1979年开始,市工商联推动会员积极开展经济咨询服务。1978年,经市工商联大力引介,由香港知名人士邓焜、刘浩青创办,在广州市成立了中国第一家机械化养鸡场,成为广州市引进外资的重要成果之一,周宝芬老人参与了该项目的引进。
1985年,广州市决定在香港筹建越秀公司,派周宝芬当副董事长。周宝芬老人说越秀公司的名字就是他取的。
谢仲馀:
代表广东私营企业
赴天安门观礼
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广州的个体工商业小荷初露尖尖角。毕业于高等机电专业的谢仲馀在报纸上读到了一条新闻,了解到“城市个体户”这个新名词。正是这个“新名词”促使谢仲馀下海创业。“当时家里有4口人,除了我以外都没有广州市户口,因此家里的食品供给远远不够。”谢仲馀说,为了战胜饥饿,他选择了下海创业。辞职前,谢仲馀所在工厂的厂长曾对谢仲馀说:“你一把年纪了,怎么还学人创业,这样吧,如果你‘捞唔掂’,只要回来写份‘悔过书’,厂里一定收回你。”
有了厂长的一番话保证退路,谢仲馀义无反顾地“下了海”。刚“下海”时,谢仲馀把20年省吃俭用,四处“炒更”攒下的450元买了些破旧的机器,然后组装了电焊机,开始做起了电焊生意。虽然电焊一次收费“2角钱”起,可由于不怕吃苦,一天工作十六七个小时,不到一年光景,谢仲馀就成了万元户,还有了“电焊机大王”的称号。
广州市工商联从1985年开始发展新会员,至1990年已有新会员3052个。1989年,谢仲馀的公司已拥有两万多平方米的厂房,年产值几千万元。这年国庆节,作为全国劳模特邀代表,他代表广东私营企业界上京参加全国劳模代表大会。谢仲馀得到了赴国宴的机会。吃罢国宴,又和其他代表上金水桥参加焰火晚会。隔着很近的距离,见到了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邓小平,他十分激动。
谢仲馀多年来一直仗义疏财,为拥军优属和公益、慈善事业,已先后捐款逾千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