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所有遭遇用工短缺的企业一样,全球最大的中高档女鞋生产基地之一的广东省东莞华坚鞋业集团也没有得以幸免。为了把工人留住,这个世界鞋业大型加工厂的掌舵人——张华荣实施了一系列“仁政”,包括普遍上涨工资、改善工作条件、倡导企业文化等;还有一个引人关注的小变化,他特别要求全厂员工从此改个称呼,由“农民工”改称“产业工人”。
如果说,称谓之变是张华荣等企业老板来自于生产一线朴素的直觉,但更多业内专家则也发出了同样的呼声。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的专家指出,当昔日农民工背井离乡打工的最大动力因素——区域经济落差在逐渐消失或减小时,珠三角要应对可能成为常态的用工短缺,应当用全新的思维在制度上作出安排,打破原有体制的束缚,促进农民工转变为产业工人,促进打工一族真正融入城市。这是珠三角未来吸引力的关键所在。
缺工倒逼珠三角反思传统用人模式
经过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华坚鞋业集团作为全球的中高档女鞋生产基地尝到了产业集聚的甜美果实,全球排名前50位的高档女鞋现有30个品牌从这里输送到世界。而在危机前,排名前50位的女鞋中只有15个品牌在这里生产。
在订单更多地集中到这个鞋业基地时,华坚鞋业集团董事长并没有感到轻松,新的生产矛盾突出地摆在他的面前——订单来了,人却没了。手握着大把的订单,却找不到足够的工人。“我们总是'爆单’,工厂千方百计地招工人,可现在还是有3000人的缺口,有些订单只有放弃。”张华荣告诉本刊记者。
张华荣在东莞鞋业管理工厂是出了名的高手。“但工厂硬件条件好、按时发放工资等,对打工者们似乎都不再这么具有吸引力。我发现,员工们忙碌地工作却在这个城市找不到归宿感和幸福感。”于是张华荣在全厂推行了一系列新举措,从普遍上涨工资、改善工作条件、腾出夫妻公寓免费居住到倡导企业文化等,还特别要求管理层从此把员工们尊称为“产业工人”。
本刊记者问道,为什么作出这个称呼的改变?张华荣说:“我希望,这些员工能在厂里找到一种被尊重的感受,但能否真的让来了的员工不再走了,不是一个工厂能解决的问题。如老员工面临着孩子不能就地上学的问题,他们不得不回到原籍就地工作。”
在珠三角工作长达10年的四川籍女工袁清娟告诉记者:“我明年也将选择回到老家四川找份工。不仅因为在四川和广东打工,工资差异不大了,而且小孩面临着上学的问题。”她算了一笔账,目前在珠三角一月能拿到2000元,可是除掉租房等各种生活开支,也存不下几个钱。而在老家打工机会多了,每月也能挣个1500元,“但在家门口打工,生活成本低。而且不用考虑孩子上学等后顾之忧,更重要的是,感觉自己是主人而不是一个打工仔。”
在实地调研中,本刊记者看到,在产业结构调整和整体经济恢复的双重压力下,此轮用工短缺为珠三角加快产业升级和转变用工等发展模式提供了更为紧迫的驱动力,迫使珠三角政府和企业认真梳理和反思在多年快速发展中用工模式积累下来的弊端,这将对珠三角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人才缺乏越来越成为“世界工厂”东莞发展面临的一道难题。据东莞多家企业反映,人才入户问题越来越成为众多企业面临的最棘手问题之一。因为入不了户导致一些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流失,这直接影响了东莞产业发展的未来。
“东莞缺人才尤其缺技术工人,要使经济健康发展,企业稳定前进,人才很重要。”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表示,“东莞这两年的入户政策,我们要好好检讨,门槛确实太高了。”据了解,目前东莞入户门槛包括中级工、大专文凭以上等。
刘志庚说,东莞将考虑适当放宽并合理修订入户政策,让技术人才留下来。今后,东莞人才入户将考虑两方面因素,一是产业需要,二是要适当控制量。至于企业具体哪位员工入户,可以由企业自己定,政府从纳税等方面进行“总量”的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