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跨入“大船大港”新时代

时间:2010-03-15 10:34   来源:人民日报

  3月14日,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通过验收。长92.2公里、深12.5米的深水航道,犹如水上高速路,引领“长三角”跨入“大船大港”新时代,引领长江两岸奔向又一个发展黄金机遇期。

  这是怎样艰难的工程?

  四口入海、台风肆虐、洪淤汹涌……种种世界级技术难题,曾让长江口“能不能治理”论证了40年。

  这是怎样浩大的工程?

  从河口挖出的3.2亿立方米淤泥,如果按1立方米连续堆放,可绕地球8圈;如果堆积在标准足球场上,相当于垒起高达14000层的摩天大厦。

  这又是怎样非凡的工程?

  治理出12.5米深的航道,美国人用了120年,而中国人仅用了12年。累计下挖的5.5米耗资150亿元,每年却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96亿元,拉动间接经济效益逾2000亿元。

  40年反复验证长江口支撑两大国家战略

  长江,被誉为黄金水道,是世界上运输最繁忙的河流,沿线地区拥有占全国40%的钢铁、石化企业,其能源、原材料等主要依靠水运完成。长江下游的长三角地区外贸进出口额的95%以上通过水运完成。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长三角地区船舶载重总吨位比整个欧洲的内河运力规模还要大,但全长约为莱茵河3倍的长江干线,其货运量却不到莱茵河的1/10。

  “长江入海口的‘拦门沙’是重要的‘拦路虎!”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徐光介绍,每年4.8亿吨泥沙不断在入海口淤积,形成了长达约60公里的混浊浅滩,航道水深不足7米。对航运而言,一寸水深一寸金。海轮吃水每增加1厘米,就可以多载货物100吨,而且行驶速度更快。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长江口的综合开发治理问题。1958年以来,国家先后组织数以百计的专家和学者,对长江口航道治理的自然条件作深入研究。

  1992年,“长江口拦门沙航道演变规律与深水航道整治方案研究”被列入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方案及初步技术经济论证首次浮出水面。

编辑:马迪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