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引擎逆势启动 进入“三圈鼎立”时代

时间:2010-01-15 10:23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全面推进珠三角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成为实现这个目标的必经之路。这一年,前所未有的区域整合在珠三角内部相继铺开。

  从年初开始,按照《纲要》明确要求,珠三角全力推进经济社会一体化,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经济圈先后启动。珠三角9个城市中的三个经济圈中,广佛、深莞区域发育接近成熟,其经济圈层间的融合相当明显。到目前,广佛、深莞4城市已经率先出现了同城化趋势。根据刚刚正式出台的《广佛同城化发展规划》,到2020年,广佛即可全面实现同城化,率先实现现代化,广佛人均GDP比2010年翻一番。

  而后来的珠中江三市所共同签署的《推进珠中江区域紧密合作框架协议》,重点在八个方面展开合作,其中,“规划统领”排在了首要位置。三地以编制珠中江城市协调发展规划项目来启动城市规划的合作,这份《珠中江城市空间协调发展规划》与《纲要》保持一致,规划近期至2015年,远期至2020年。

  “规划”既明确了发展目标,又提出了增强区域竞争力、开辟发展空间、提高发展水平、区域均衡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五个方面的空间发展策略,意在构建区域空间格局,协调区域支撑体系。

  从规划编制入手的珠三角一体化正式上路,珠三角想要达到的目标是:站在城市群发展的高度,突破行政体制障碍,从区域整体上谋划珠三角发展;坚持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推动资源共享;兼顾各方利益,调动各方积极性;完善体制机制,推动共管共治。

  金融危机所形成的阴霾正渐渐消退,珠三角不仅没有被击倒,反而以三个经济圈成三足鼎立之势出现在南中国的版图上。尽管外贸增速下降了,但是区域一体化下的同城化趋势、城市间产业的整合,却重新锻造着一个更强大的珠三角。

  2009年,这个国家战略棋盘上的引擎启动了。

  看到南墙早掉头

  依靠“外向型”经济占得先机的珠三角,同时也因为“外向型”经济差一点陷入泥沼。所幸的是,珠三角看到了原有发展模式的尽头。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广东高层“见势早、行动快、出拳重”,及时作出了“三促进一保持”的部署,并出台了一系列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政策措施,试图转危为机。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大力推进了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加快了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以及深入贯彻落实《纲要》等措施。

  珠三角看到南墙早掉头的果断,使转危为机成为可能。据预计,广东全年保8.5%的目标可以实现,而珠三角不少城市的经济数据也都在不同程度的回升中。在珠海,去年11月份的进出口总值已创年内月度新高,外贸发展呈现温和向好趋势。

  “更应该关注经济增长背后的隐忧”,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表示,不能只看数据本身。他最大的担忧是政府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迷失。

  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曾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加深了广东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加深了广东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推动广东加速形成一系列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有利于促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举措和办法,初步形成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好势头。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既面临“不会转”的客观困难,也存在“不愿转”的主观阻力,尽管广东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一定成效、有了一定进步,但对成效不能估计过高。(赵民望)

共 2 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转到第  页 
编辑:马迪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