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所形成的阴霾正渐渐消退,珠三角不仅没有被击倒,反而以三个经济圈成三足鼎立之势出现在南中国的版图上。尽管外贸增速下降了,但是区域一体化下的同城化趋势、城市间产业的整合,却重新锻造着一个更强大的珠三角。
“珠海黄金周”强势上演
依赖外向型经济的珠海,在珠三角地区“直接而深刻”地接受了经济危机带来地冲击。经济总量本来就不大的珠海,2009年一季度的GDP曾为负增长5%,即使到了上半年,珠海GDP仅447.82亿元,同比增长0.9%,增长率虽然转正,但这个数字还是低于全省的7.1%。其珠三角城市末位的排名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
然而,统计数字的变化却不能掩盖一个区域格局已经转变的事实。这一切在2009年的12月第三周终于上演:15日,港珠澳大桥动工兴建,这一世纪工程将珠海从珠三角的交通末梢,一跃变为连接香港澳门与珠江西岸乃至泛珠三角的交通枢纽;16日熏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横琴新区作为中国又一块改革开放试验田正式挂牌,首批超过700亿新项目相继签约动工;20日,澳门回归十周年的时刻,澳门大学新校区在横琴新区动工。“一国两制”框架下的粤港澳合作通过横琴新区进入改革创新的新阶段。
此间,珠海“金山做大,巨人归来”的努力终于见效,这两个企业将成为珠海高新技术产业的龙头。
蛰伏太久的珠海特区又一次成为焦点,属于珠海的“黄金周”就此强势登场。实际上,与这些大事件同时上演的还有广珠城际、广珠铁路等围绕港口、机场、口岸三大节点所展开的交通大会战,到今年总投资达3000亿元的66个重大项目中,交通项目占了22个,投资额度达到1300多亿元。
交通只是基础,产业才是经济能量的源头。在珠海,投资100亿元的中航通飞项目已动工,首批产品将在今年的航展亮相,10年内将建成中国一流航空产业基地;总投资443亿元的中船项目配套工程动工建设,总投资280亿元的中海油南海天然气陆上终端、深水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项目将于今年初陆续动工,一个世界级的大型修造船基地和现代化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浮出水面。
珠三角进入“三圈鼎立”时代
强有力的支撑来自《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在这个国家战略性的区域发展纲领性文件里,珠海被正式赋予“建设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城市定位。很显然,这并非珠海自身现有经济能量所及,而是整个珠三角落实国务院《纲要》的路径选择。
其中的背景是,珠江三角洲东岸强西岸弱的现状,削弱了整个珠三角作为国家经济发展巨大引擎的动力。尤其是珠江西岸的几个城市发展很不平衡,成为珠三角整体能量聚积的短板。
根据广东省省委、省政府贯彻实施《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细化方案,2009年要确保开好局、起好步,取得初步成就;到2012年珠三角地区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到2020年率先在全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