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多地“非税收入”出现逆势高增长,“过头税”“乱收费”现象有抬头之势。经济之声评论:越是经济放缓越要加大结构性减税。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在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曾一路高歌猛进的财政收入也转入低速增长轨道。地方政府"钱袋子"开始变紧,国税总局和财政部频繁表态:坚决不收"过头税"。但是,数据和媒体调查都显示,很多地方"过头税"和"乱收费"的现象都有抬头之势。昨天披露的各省份前三季度财政数据显示,一些地方在税收收入增长"失速"的情况下非税收入大增,有的地方非税收入高出税收收入40多个百分点。由于财政收入状况不容乐观,这些地方纷纷把非税收入尤其是罚没收入作为财政"增收挖潜"的重要途径。另外有媒体近期在浙江调研时也发现,随着一些地方土地财政能力逐步丧失,对企业征税、罚款就加大了力度。浙商投资研究会副会长蔡骅说,目前的情况是,企业没有利润,但是税务局的办案、征税力度比以前更强了。所谓"过头税",是指为了完成税收任务而过分地向民间收取税费的做法,有时间上的过头和幅度上的过头两种。"过头税"和"乱收费"抬头,和结构性减税严重相悖,在目前经济放缓、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阶段,可能使中小企业面临更大压力,必须引起高度警惕。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评论这个话题。
国家三令五申,强调今年下半年要落实和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财政部长谢旭人6月以来,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绝不收"过头税",同时防止出现虚增非税收入。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很多地方"过头税"和"乱收费"还有抬头之势?
刘桓:是这样的,这个财政收入它的好坏与经济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今年以来我们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放缓,这是造成既定方针当中的税收还有财政收入减少的根本原因。而财政支出的计划是要完成的,所以会产生出这个年初财政收入计划和现在执行情况相差比较多的现象。因此地方政府基本上为弥补缺口采取各种各样的非迫切的手段,因此我们说要归结它的原因的话大概主要是和这个有关系。但是我觉得另外一方面这些年我们国家刚才所说的财政收入一路高歌猛进,所以鼓励政府在安排财政支出的时候可能有点过头,所以财政支出一旦产生了过头的支出,那么财政收入一旦支撑不了的情况之下恐怕捉襟见肘的各种手段都要产生了。于是我们现在与其说研究收"过头税"的原因倒不如说研究研究目前财政支出当中有哪些合理,哪些不合理,这是导致我们财政收入是否科学严谨有效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
您能具体给我们讲解一下会带来哪些具体的恶果吗?
刘桓:如果政府收了"过头税"的话,首先会使得企业的再生产能力降低。社会发展的根本就是搞活企业,因为如果企业搞不活,微观主体做死的话,我们经济发展后劲缺乏是很危险的,因此中央一再强调要保护企业的利益,要保护企业生产能力的扩张等等。因此我们坚决拥护中央从今年以来采取的结构减税的做法,但是结构减税又产生了一些问题。现在很多企业已经亏损了,那么亏损情况之下为什么还要征税,这和我们国家体制有关系,要具体根据我们中国的税收体制有两种,一种是企业增长财政收入也增长,一种是企业的经济效益下滑,但是税收是按照你的消费收入计算,所以这是我们所说的中国的流转税为核心,会造成这个问题。比如说企业卖个汽车挣个十万块钱,但是成本很高是不赚钱,它却不挣钱,所得税没有,但是增值税是有的,所以我们说看过头税怎么征出来,一般是这种情况出现的,所以说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体制问题。因此在中国我们下一步就要研究,企业如果确实经济困难,要从各个角度给企业造成一个好的减税环境。目前税收是依法征收,企业亏损所得税不一定要有,但流转税是要有,所以使得企业难以为继。第二个企业很多企业对他进行实事求是的按照税法征收,但是很多企业因为欠帐等等原因不全或者是税务局为图自己征收的管理方面,采取的办法是我们现在用一种说法就是合理征收,合理征收是和企业情况可能产生很大距离,比如说年初的时候让你交一百万的税收,但是今年企业效益不好,但税收指标不能减,于是就能产生出"过头税"的现象,所以这次我们在征管工作当中非常容易出现的一些弊端。
这种现象让人想到一个小时候听到的童话,一对老夫妇为了能把一只能下金蛋的鹅杀掉,但是发现肚子里并没有金蛋而造成的后果就是再也不会有能下金蛋的鹅,在这种经济越是放缓的情况下,我们是不是越要加大结构性减税的力度,避免"过头税"和乱收费的抬头呢?
刘桓:有一个矛盾,就是因为这些年我们国家财政收入很高,所以在此情况之下他们的财政支出目前看起来也是比较奢侈的,可能为改善民生等等,这个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可能一时间做的很多,目前我们财力不能永远达到的事情。所以政府安排财政支出的时候应该是科学的循序渐进,这是第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核心问题还是搞好企业,搞好企业是我们应当加大力度的,所以越是经济困难越结构性减税越应该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对我们国家的生产发展后劲的培育,对科技创新,还给我们安排就业等等问题有所缓解。目前,更主要的是好好琢磨琢磨,年底很多原来的预算是不是可以重新进行调整,比如在我们中国目前预算安排出来的时候有很多不是经过特别科学规划所产生的一些项目,因此年底突击花钱,有些项目确实能产生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这些项目有必要做个清理,财政支出刚性是要有的,但是一些不必要的开支或者可以缓解的开支我们可以推迟运行。
达到平衡是最终的目标,面对"过头税"和乱收费的抬头怎么能够加强监管,怎么能够达到这种平衡呢?
刘桓:首先第一个一定要清理一下,首先政府不要对地方下百分之百的硬任务,去补收。现在我们考核地方政府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你的经济发展速度和财政收入的状况,经济发展速度这个问题关乎到地区的排名,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关乎到政府花钱的财政来源,两者看起来都很硬。目前看起来我们在谈到第三个指标就是如果你这个地方企业加大税收负担,而且征过头税的话,应该采取的办法就是一票否决,这些办法我们说能达到暂时平衡,但是从长远看的话还是我们中国应该好好核算一下中国的财力情况,一些不必要的开支一定要往下减。第二,行政事业单位费用也很高,比如说各种名义的基金、奖励,各种各样的经费等等,目前也需要清理。根据我们了解很多这样的开支其实效果并不是很好,因此我们要实事求是的不能图虚名,要脚踏实地把事情做好,因此从财政支出方面要下工夫,这应当是下一步财政改革当中很重要的需要攻克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