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供求错位影响中国经济回稳力度

时间:2012-10-12 09:40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受基建投资项目落地拉动,新建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有所加快,制造业放缓势头有所收敛,近期宏观经济运行出现筑底迹象,四季度宏观经济有望回稳。但也应该看到,当前工业产能过剩致制造业去库存化进程慢于预期,消费品市场供求错位,显示供求匹配存在失衡,将影响到宏观经济回稳力度。

  工业产能扩张同时面临外需不振,局部市场供过于求,制造业去库存化进程慢于预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全国工业投资连续保持20%左右的增速,产能过剩问题进一步恶化。虽然工业企业收缩生产,但产成品库存仍被动增加,9月份汇丰中国制造业P MI预览指数中的产成品库存分项指数仍在扩张。即使连续降低出厂价格,仍未能有效拉动销售明显增长,企业经营效益持续下降,且幅度有所扩大。2012年1-8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3.1%,比1-7月扩大0.4个百分点。需要注意的是,受欧美国家圣诞采购季影响,9月份官方制造业PM I指数出现季节性回升,但仍在荣枯线之下,显示工业品终端需求增长前景仍难乐观。

  在外需主导向内需扩大转变过程中,产品服务对象与市场需求特点变化较大,消费品市场供求存在错位。一方面,针对外需设计的终端消费品并不完全符合国内消费者需求,需要加快处置。今年我国服装出口下滑,国内需求又难以消化过剩产能,导致服装库存明显增加,截至2012年6月末,服装库存比年初增长17.4%。另一方面,市场转换需要加快生产转型,但企业设备和技术改造进展缓慢,产品设计创意与科技创新水平较低,难以有效激发国内普通消费者购买欲望。2012年上半年,全国城镇居民消费倾向为65 .5%,较上年同期下降0 .8个百分点。家用电器、汽车和家具等终端产品需求增长较上年同期出现明显放缓,消费品终端需求依然较弱。

  供求匹配失衡,是我国经济增长动力转换过程中的副产品,需要一定时间消化与逐步适应。虽然当前社会终端需求总体疲软,但中秋、国庆假期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显示我国社会消费潜力挖掘仍有很大空间。为实现宏观经济平稳增长,短期内仍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投资项目及时有效落地,同时也要利用年底消费需求集中释放的季节性特征,适时出台消费刺激性政策,帮助生产和制造社会终端产品的企业进一步消化产成品库存,为市场需求转换创造过渡时间。中长期内,需要通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出台鼓励消费的优惠税费政策,努力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特别是中等收入人群的消费倾向。与此同时,也要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社会消费潜力挖掘力度,在迎合消费者需求同时,通过创意与科技创新,开辟新的消费品市场,创造新的消费热点。(项峥)

编辑:王君飞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