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企“走出去”需面对多项现实“困难”

时间:2012-09-11 15: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推动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开展境外投资,这一命题成为正在厦门举行的第16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的一大热点。作为中国乃至世界上重要的投资促进活动,投洽会已成为世界资本流动的“风向标”。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蔚为热潮,在此届投洽会上得到充分体现。

  随着世界和中国经济环境的变化,“走出去”的确对中国众多民营企业颇具诱惑力。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人士在此次论坛上指出,中国国内经济增长趋缓,需求增长放缓;同时,海外发达经济体投资较弱,新兴地区成本低,竞争小,民营企业迎来“走出去”的良好时机。

  据中国民营经济合作商会提供的数据,2011年,非国有企业占中国境外投资流量的比重已达四成四。商务部官员也在投洽会上透露,目前在江苏、浙江等地,民营企业这一占比已达五成以上,甚至占据了新增量的绝大部分。

  但与此同时,中国民营企业家们又对“走出去”表现出极度谨慎的态度,所关注的问题涵盖投资国的吃穿住行、宗教信仰等。而目前,“投资目标不明确”、“管理水平较低”、“风险防控水平低”,是中国企业在投资海外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

  “你们总共才80多万人口,那么一个城镇一般有多少人口,男女比例如何”,在俄罗斯萨哈共和国的项目推介会上,一位企业家如此询问。“男的比例那么少,我要开矿去哪里找工人?”他对记者解释。

  即使是已在海外投资成功的先行者,在和“后来人”的交流中也往往先提到“困难”。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谈海外投资经验时,首先说到的就是自己“亏钱”的例子。

  针对民企对外投资的困难,中国民营经济合作商会会长郑跃文同样列出长长的清单:金融问题、项目审批问题、国内外市场对接问题、涉外法律问题、国际文化协调问题、国际人才问题等。“这其中有很多是政策性的,民营企业无法通过自身得到解决。”

  中国政府一直鼓励企业“走出去”,并不断调整和改进相关政策,如最近由中国发改委等13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开展境外投资的实施意见》,出台系列支持企业“走出去”跨国经营的政策措施。

  “如果这些政策能够得到切实的落实,对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无疑会有很大帮助。”郑跃文说。

  经过数十年的成长,中国民营企业家的确在大胆畅想“走出去”,并且也正在持续“走出去”,但在商海拼搏多年的他们,也同样小心求证“走出去”的各种困难。

  这种看似矛盾的心态,得到很多业内人士的肯定。“中国企业要做好很多准备,最重要的就是仔细研究、慎重行动。”高能资本合伙人杨克民表示。

  中国商务部对外投资与经济合作司对外投资处处长李健则强调,中国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时应具备四种意识:战略意识,要抓住企业特色,事先制定适合自身的长期发展战略;守法意识,要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合法经营,抓好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合作意识,要充分尊重当地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在当地积极从事慈善事业,履行社会责任;责任意识,安排好驻外人员、当地雇员的工作和生活。(记者 陈悦)

编辑:王伟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