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量的70-80%来自民营经济。从2000年到现在,民营经济税收连年保持40%以上的高增长,民营企业纳税占我国税收总额近60%,个别地方超过90%;民营企业创造了我国9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不仅吸纳了上亿的农民工,还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渠道。
不断壮大的民营经济和民间资本,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推动力量。但是,在能源、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金融等领域,民间资本和民间投资依然遭遇重重阻碍。今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42项目民间投资实施细则,民间投资在铁路、电信、金融、证券、卫生等领域有所突破,投资保障得到重视。上半年,我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已超过六成。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秘书长陈永杰一直在关注民间资本的动态,他对民间资本当前的困境以及下一步的走势,做了一个客观的分析:
陈永杰:发展民营经济,推动民间投资,每一次重大的政策出台过程当中,都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民间投资根本的问题就是要打破一些行业垄断,而这些垄断行业里面的国有企业,它本身就面临着改革的问题。通过多年的发展,虽然它也改了不少,也进行了不少的改革,但自身面临着很多问题。那么打破垄断,就影响这些国有企业现在所拥有的一些特殊的利益。一旦影响到他特殊的利益的时候 ,他们总会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来对民间投资的进入持反对态度。
那么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民营企业自身的问题,实际上是实力的问题。所以这一系列的原因,导致真的要按照民营企业或者是民间投资自己想的这样进入这些行业,还不是那么简单。
虽然政府屡屡出台扶持政策,但我们依然缺乏周密和行之有效的顶层设计,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路径规划,民营资本依然面临着如何突破困局的状态。如果说过去三十多年,我们依靠加工贸易企业推动着我国的外向型经济和出口的高速增长,那么今后中国经济最有爆发力、最有活力的,那是民营资本。今年上半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同比增长近五成,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民间投资。但在国内投资上,民间资本还在观望,一些已经进入公路和铁路领域的投资者,在投资收益不明朗的情况下,甚至开始萌生退意。
陈永杰:民间投资占全国投资总量的60%,增量的80%,那么也就是它成了我们国家稳定投资、稳定增长的一个主要的力量。而且从地区看,今年就是东部中部民间投资的增长率的话,东部投资增长率比较慢,才22%,但是中部呢是27%,西部是30%,那么这就反映什么呢,就是西部地区高于中部,中部高于东部,和它的民间投资的增长率有非常大的关系,这是地区来看。
从行业来看,更是如此。工业那边基本上今年有那么一个规律:凡是民间投资占这个行业的比重比较大的行业,那么今年这个行业的增加值,增长率,也就相对比较快。工业是如此,第一产业也是如此,第三产业也是如此。
我的估计民间投资占整个社会投资到2015年会超过70%,到2020年可能会达到80%以上。但是这个发展趋势的真正实现,关键问题还是要解决民营企业进入一些垄断行业的问题。
第一个,要尽快全部出齐《民间投资36条》的相关配套措施。现在出台了42个文件,但是42个文件并没有全部出齐。关于如果如何进一步明确确定政府投资范围,到目前为止,没有相关的政策细则,而这些细则对民间投资的整个投资具有全局性的影响,所以说要进一步出台相关配套措施。
第二个,要切实执行《民间投资36条》以及相关配套措施,进一步解决细则的实际操作问题。那么现在部门制定细则有些比较抽象,还需要进一步细化,要严格监督细则的落实和执行,这点非常关键,因为很多政策它最后不落实就比较麻烦。
第三个,就是非常关键的,有些进入的行业不能赚钱,有些就开始退出来了。所以说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民间投资进入这些特别是相对短缺的行业,一定要实行公平的融资、财税政策,这方面是非常关键的。
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副司长罗国三对此进行分析点评。
罗国三:民间资本或者说民营经济,它已经占据的已经不是前几年所说的半壁江山了。不管是从就业、税收,包括创新这些方面,民间投资、或者说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它都占的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作用。
实际上大家也都有一个共识,政府投资它的属性决定它的投资主要在民生方面、社会事业方面、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以及一些重大的基础设施。包括国有企业它的属性也决定了它的投向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性行业和领域。
实际上国务院早就有这个预判,就是在2009年的时候,在应对金融危机最重要时期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要进一步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的发展,这个政策的主要取向就是要打破垄断,实行垄断企业的改革。
这个里面还有一个分析,就是民间投资它的基本属性,就是具有机制灵活,包括创新能力强等一些原生的动力。所以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必须依靠民间投资来作为动力,包括它的转型升级来带动经济的发展的同时来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记者 覃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