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发展的背景下,“总部经济”成为增强国际化城市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措施,发展总部经济已成为许多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第七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7月12日至13日在广西南宁举行,泛北部湾城市众多领袖、专家围绕“总部基地”建设进行深入探讨,基于中国-东盟合作平台,企业总部在泛北部湾经济区集群布局,总部基地建设正在不断优化完善。
泛北经济合作推动“总部经济”
“总部经济”概念于2002年提出,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优势资源吸引企业总部集群布局,形成总部集聚效应,并通过“总部-制造基地”功能链条辐射带动生产制造基地所在区域发展,由此实现不同区域分工协作、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经济形态。
潜在的税收、产业乘数、消费、就业和社会资本等众多效应,使总部经济正渐呈遍地开花之势。据《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2010-2011》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提出发展总部经济的城市就超过35个。
南宁作为和东盟国家合作的重要平台,根据自身靠近东盟的区域优势,提出加快建设面向东盟的商务总部经济。随着中国与东盟的海陆空综合立体交通枢纽的完善,不断拓展南宁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的空间,南宁对东盟外贸合作的城市影响力不断提升。
广西南宁市副市长魏凤君认为,泛北经济合作的发展,为“总部基地”建设创造了条件,南宁将继续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推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与大湄公河经济合作,深化与港澳台合作,设立中国东盟合作战略机构,推动区域性国际城市建设。
当今世界经济中心的东移及世界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导致的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给区域合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泛北部湾中心城市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卓有成效。
新加坡以制造业发展为总部经济创造条件,实现了从制造基地向总部基地的过渡。新加坡邦城规划顾问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廖金源指出,发展总部经济重在营造一个良好的“总部环境”,泛北部湾总部正值发展机遇,应继续大力发展制造业、现代农业,提升经济总量和经济活动层次,为总部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品牌短板掣肘城市国际化
总部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能够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然而,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国际型企业稀缺等因素,制约着总部经济的发展,北部湾城市走向国际化面临诸多挑战。
“我们是制造大国,却不是创造大国”,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局长李连仲提出,我国汽车产量已经达到了1840万辆,全世界第一,但是缺少像“通用”、“宝马”这样的大公司,没有品牌的支撑。在对外开放中,在东盟贸易区的建设中,必须提高我们的竞争力,把制造大国变成创造大国,创造更多的品牌。
数据显示,中国家电产量全球占比40 .5%,但中国品牌在海外占比只有2.9%。
近年来,广州密集出台政策措施,打造影响全国、面向世界的亚太地区最具活力“总部经济之都”。目前广州已有220家获得市长政府审议认定并公布的企业。广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周灵认为,发展总部经济,需强化招商引资。重点引进世界五百强、中国五百强、大型跨国公司和央企设立总部,培养一批本地金融业、商业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的总部企业。
南宁吸引海尔集团等知名企业入驻,亦是在拉动总部基地水平的整体提升。同时,推进面向中国-东盟的人民币“离岸结算中心”和“泛北部湾银联体”总部基地的落户,构建南宁区域性金融中心。充分依托产业优势,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推进城市国际化步伐。
培育良好的“总部环境”
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杨沐认为,城市化的根本原因是生产规模效应和人才聚集所形成的产业,依托碰撞和创新等所形成的收益效应,城市的发展最终落到以人为本上。不少与会专家表示,在推进城市国际化进程中,要加强区域合作,促进对外交流,以总部经济聚集效应为重,搭建良好的“总部基地”平台。
一是要增强总部经济的战略意识。伦敦、纽约、东京等国际经济中心城市,无一不拥有数量众多、实力雄厚的总部经济,他们既是国际金融中心,又是国际控制决策中心、科技研发中心和教育人才中心。它们通过金融、产业、教育、科技等控制了经济中心的发展,从而造就了举足轻重的世界地位。
二是要继续创造有利于发展总部经济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当前,随着全球产业和世界经济增长重心的加速转移,一大批跨国公司必然要加速在华业务,由于泛北部湾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管理、人文优势,也必然会成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的选择。
由此,一方面要以优惠的政策法规,吸引它们及时抢滩登陆,适时制订发展总部经济的相应政策,使其发展有理可依,有章可循,为总部经济发展提供政策的支持和保障。另一方面要进一步优化、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搞好城市环境美化,建立良好的环境氛围。
三是要加快国际化人才储备。总部经济在一定意义上可谓人才经济。由于当代的跨国机构大多实施“本土化”人才策略,成百上千跨国总部机构的建立必然对高层次、复合型的国际化人才产生大量需求。要审时度势,加快建立包括国际策划师、国际会计师、国际律师和国际高端管理人才在内的国际人才储备,以应总部经济发展之需。(记者 卢羡婷 夏军 王秋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