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财评:留存更多社会财富 城市建设不该瞎折腾

时间:2012-06-12 15:01   来源:人民网-财经频道
  随着持续8秒的爆破声,沈阳绿岛体育中心轰然倒地。这一投资8亿元打造的亚洲最大室内足球场就此打了水漂,不禁让人惋惜。虽然当地官方表示,绿岛的投资方是沈阳万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8亿元投资并非政府投入,但这样的解释丝毫不能消除人们的叹息。

  事实上,如此建了拆、拆了建的工程,在全国并不鲜见。号称“西湖第一高楼”、建成才13年的浙江大学湖滨校区教学主楼被实施爆破;青岛市昔日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建于15年前的铁道大厦,也被爆破拆除。曾是海口标志性建筑之一的“千年塔”,存活9年即被拆除。这样的案例还可以列出一长串。

  我国是每年新建建筑工程量最大的国家,但是如此多的工程“英年早逝”,甚至“幼年夭折”,白白损失了大量宝贵的社会财富。

  一味地重复建设、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虽然拉动了当地经济增长,却难逃“挖坑增加GDP”之嫌。拆了建、建了拆,一部分是因为工程质量问题,但更多地还在于城市建设规划缺乏严肃性,以及一些地方发展经济的短期利益驱使。

  拆了建、建了拆,固然能够增加GDP,也能够创造一定的就业,但这样的做法给当地、给后人创造了什么财富呢?GDP仅仅是一个增量的概念,而不是一个存量的概念。挖坑、填坑都能创造GDP,但对增进社会福利却起不到什么作用,这正是GDP考核中不容忽视的缺陷。

  大拆大建、短命工程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投资效率不断下滑,造成了我国GDP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国民财富的累积却难如人意。大拆大建的背后,还折射出地方对土地财政的严重依赖。部分地方政府热衷于大拆大建,其中很看重的一点正是大拆大建可能带来的财税收益。目前各地新增的商业用地指标十分有限,要想在从土地中获得更多的财政收益,就得打存量土地的主意。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地价的上涨,存量土地所蕴含的“商业价值”正被充分挖掘。

  在土地资源日益稀缺、地价总体不断上涨的今天,对土地规划做出修改,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就会有利可图。打比方说,地方政府拆除一项投资2亿元的工程后,只需要对土地规划做出相应修改,土地的出让收益可能就达到4亿元或者更多,而此后可能还会带来大量的税收。只要地价不断抬升,相关规划能够任意更改,拆了建、建了拆的游戏似乎就可以长期玩下去。

  应该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和城市功能的完善,部分城市规划的修改和建筑拆除存在一定的必要性。但如此短命的大型建筑的频频出现,还是暴露出部分城市的规划缺乏合理性和前瞻性。以此次拆除的绿岛体育中心而言,这样大型的体育场馆建在郊区,本来就不太便于公众使用,而公众真正需要的遍布于市内的小型体育场馆似乎并不多见。

  短命建筑一再引发的公众质疑,正警示城市的管理者要更长远、合理地进行规划,摒弃过度追求GDP的思维,摒弃经营城市的商业逻辑。城市的发展绝非只有经济增长这一个维度,创造和留存更多的国民财富、营造更宜居的城市环境应该是城市经营的终极目标。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还是不要瞎折腾。
编辑:王伟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