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其实并没有什么神秘妙方,通过改革消除各类矛盾,并让社会创造和创新能力不断积累并自由释放,才能顺其自然地进入世界发达的行列。
中国社科院于近日发布了2012年《国际城市蓝皮书》,并发出警告:京沪将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理由是,虽然两市目前人均GDP(地区生产总值)已达1.2万美元左右,接近世界银行设定的发达国家和地区收入的水平,但2011年,北京、上海的经济增速分别只有8.1%、8.2%,位于全国省市自治区经济增速的最后两名;由于目前京沪在经济结构调整、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目前的状况如果继续下去,可能将面临“中等收入陷阱”。
广东是否存在遭遇“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呢?如果会遭遇广东又应当如何应对并最终实现跨越呢?
广东会否遭遇“中等收入陷阱”?回答只能是会。因为,从经济发展历史及规律看,任何国家或地区,从落后到实现起飞再到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几乎没有一帆风顺的,都是道路曲折,充满磨难,都经历了所谓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矛盾不断积累的困难时期。只是这些国家或地区最终成功化解了矛盾,实现了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但这两年广东的发展速度也开始逐渐放慢,在全国基本只能算是中等。与此同时,广东经济社会的许多领域也出现了矛盾多发的现象,如民工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引发了一系列的罢工事件,农民的土地被非法征收引发一些群体性事件等。也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我省一些地区如深圳、东莞等地在全国率先提出不以GDP论英雄的口号,许多地区都在积极探索创新社会管理的新举措,省委省政府更是把“十二五”时期的核心任务,确定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所以,从全国和广东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形势及其变化趋势看,“中等收入陷阱”问题不是我们能否遭遇的问题,而是我们在已经遭遇或将要遭遇的情况下能否摆脱或跨越的问题。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广东和全国许多地区一样,正在为摆脱和跨越这一“陷阱”而想方设法。
国家社科院发布的《国际城市蓝皮书》对京沪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给出的建议是:京沪需要尽快重新做好城市定位,其中北京应该构建全国的政治、经济(与天津合作)、文化、科技中心,并向世界级创新中心、决策中心转型,最后要发展成为综合性的世界城市;上海则需要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依托长三角和全国,通过纳入全国生产网络的高端产品,以及金融航运中心和创新中心建设,跻身世界城市体系中的重要一级。这些建议基本都是发展目标定位型的,最终能否实现,除了取决于中央和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外,最终还得靠自己的竞争实力说了算。总之,这类建议给人最深的印象是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
广东对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回答,除了应当在找准自己的定位上多下工夫之外,更应当从自身的实际出发,从分析和总结世界范围的有关成功和失败经验中寻找破解之道。
从全球范围看,上世纪中后期开始一些实现了经济起飞的国家陆续遭遇“中等收入陷阱”。但其中,日本及亚洲四小龙等成功实现了跨越,而南美以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则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前者之所以能实现成功跨越,主要成功之道,说白了就是随着经济发展,能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方面面的落后体制进行相应的改革,在这个过程中,努力提升民众的幸福感,不断增强国家创新能力。而后者之所以不能跨越,主要原因也正在于其不能随着经济发展,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落后体制进行及时到位的改革。当然,这并不是说后者就没有试图进行相应的改革,只是要么由于这些改革难以摆脱国外势力的干扰,要么这些改革被国内的政治势力把持,改革不能到位、不能彻底,最终导致各种矛盾越积越多,经济发展出现大起大落,社会发展出现动荡摇摆。
从这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以及相当数量研究“中等收入陷阱”的成果共识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其实并没有什么神秘妙方,只能是——抓住改革时机,加大改革力度,通过改革让市场竞争充分有序,通过改革让民众幸福感提升,只有如此,整个社会才能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社会发展才能在不知不觉中逐渐从要素和资本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同时也才能顺其自然地进入世界发达的行列。
总之,通过改革消除各类矛盾,并让社会创造和创新能力不断积累并自由释放,这或许是广东也是全国其他地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真正不二法门。(蔡兵 作者是广东省委党校省情研究中心主任、教授)